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西医结合

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西比灵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下降,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使升高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从而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脑部供血情况。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刀 手法整复 血浆内皮素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于2001年3月~2004年3月,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及1992年10月5日~10日在青岛举行的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 [2]  ,拟定如下标准:(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2 排除标准 (1)颈椎病的其他分型。(2)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3)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4)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1.3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0~75岁,平均为4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为4.5年。对照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1~74岁,平均为47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为4年。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针刀治疗 (1)枕下三角松解术:让患者俯卧,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低头、下颌内收,并剃去下项线上下头发,备皮,选下项线中内1/3交界处为进针点,垂直于骨面,刀口与后正中线平行,进针深度1.5~2.0cm,触及骨面,纵向、横向切割2~3刀,出针,压迫针孔。(2)寰枕筋膜松解术:让患者俯卧,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低头、下颌内收,并剃去寰枕关节上下头发,备皮,在枕骨大孔边缘正中选取一点作为进针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点骨面垂直,当刀锋刺达骨面后小心移动刀锋,下移至枕骨大孔下缘,将刀锋调转90°,横行切寰枕筋膜2~3刀,切割时刀锋应始终不离枕骨大孔边缘。(3)第2颈椎棘突及棘间韧带松解术:在第2颈椎棘突上缘取一点作为进针刀点,垂直与骨面进针,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待刀锋刺达骨面后,调节针体与棘突间隙平行,切开棘间韧带2~3刀,注意务必保持刺入深度距离脊髓3mm以上。退针至第2颈椎棘突,调节针体与人体纵轴平行,沿棘突患侧向前下切割2~3刀,出针,压迫针孔。(4)颈椎后关节囊松解术:借助清晰颈椎正位X光片,确定病变小关节为A点,经A点的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B点,测量AB长度,确定病变小关节的皮肤投影点A点并加以标记。经A点注射局麻药3ml至小关节,测量其深度。经A点平行后正中线快速垂直进针刀,达原深度即可遇到韧感为肥厚关节囊,横行切割2刀,刺透关节囊遇到骨质,即可出针刀。
   
  2.1.2 手法整复 针刀治疗结束后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让助手双前臂压住患者背部,双手挽住患者肩部,医生将床头边缘上垫上薄枕,并让患者稍抬头,下颌部勾住床边缘的薄枕处,医生左手托扶患者下颌部,右手放于患者后枕部,向患者头顶偏下方向下压后枕部,和助手形成对颈后部位的对抗牵引。医生牢牢托住患者下颌部,使下颌部内收,不使下移,从医生右手下压牵引起,1~2min后,右手突然加大用力,弹压后枕部1~2次。本治疗1周1次,连续治疗3次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5%葡萄糖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日1次;口服西比灵5mg,每晚1次,睡前服用。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3 观察结果
   
  3.1 检测方法 治疗前1天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2ml,加入含抑肽酶40μl和10%EDTA.Na 2 30μl的试管中,混匀,4℃3000r/min离心10min,-35℃冰箱保存。检测前逐渐复温,再次4℃离心,取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结束后,复查上述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方法。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由表1可见,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下降,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使升高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从而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脑部供血情况。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指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冯世庆等 [3]  认为,颈椎退变致椎动脉受压,经壁压力增高,缺血、缺氧,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的内皮素(ET),释放入血,作用于小脑和脑干的受体;由于椎动脉的长期慢性刺激,ET释放增多,机体反应性增高,受体上调;颈椎转颈运动时,加重椎动脉缺血、缺氧,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的前原内皮素,经过ET转化酶作用,形成ET;ET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ET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物活性肽,其C末段肽片段与蛇毒相似,可引起血管痉挛和组织器官功能损伤 [4]  。它对血管收缩起着重要作用 [5]  ,并参与了许多缺血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6]  。目前ET作为一种体液因子参与脑血管发病机制愈来愈受到重视。Bagkaner [7]认为ET可以引起脑血管管径减小,血管痉挛。
   
  小针刀是将中医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两者融为一体,既利用“针”的作用,刺激局部穴位,疏通气血,调节局部阴阳平衡;又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将粘连松解,压迫解除,恢复组织功能。同时配合适当的手法辅助治疗,拔伸牵引增大颈椎椎间隙和椎间孔,松解粘连,改善椎动脉的迂曲、痉挛,调节骨节的错位,改变骨赘与椎动脉的关系,减轻颈椎间盘的压力,解除对椎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刺激,改善椎动脉的供血,使病变组织血液供应得以恢复。笔者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使升高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从而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脑部供血情况,使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缓解或消除。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
   
  3 冯世庆,杨敏杰,孔晓红,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87.
   
  4 Lee CY,Chiappinell VA.Similarity of endothelin to snake venom toxin.Nature,1988,335:303.
   
  5 Saito Y,Nakano K,Mukoyama M,et al.Appl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ˉbodies for endothelin to hypertinsive research.Am JMed,1990,15:734.

  6 Hirata Y,Matsunaga T,Ando K.Presence of endothelin-l-like imˉmunoreactivity in human cerebrospinal fluid.Biochem Biophys Res Comˉmun,1990,166:1274.
   
  7 Bagkaner MK.Evidence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vascular end othelium oˉriginated humoral factors to cerebral vasospasm.English Acta Neurochir Wien,1993,124:135.
    
  (收稿日期:2004-07-07)

  (编辑日 强)

  作者单位:442700湖北省丹江口市中医院 

作者: 张道敬 姚振江 黄刚 张教明 龚新宇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