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经验交流

痰热清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基于痰热清注射液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其配方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利胆、消炎解毒之功能,依据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03年9月~2004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2例,均符合2000年6月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西安学术会议修......

点击显示 收起

   基于痰热清注射液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其配方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利胆、消炎解毒之功能,依据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3年9月~2004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2例,均符合2000年6月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西安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47岁,平均13.2岁。其中HAV-Ab-IgM(+)21例,HBsAg(+)9例,HEV-Ab(+)2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51岁,平均12.8岁。其中HAV-Ab-IgM(+)20例,HBsAg(+)9例,HEV-Ab(+)1例。

     1.2 临床表现 均急性起病,有乏力、厌食、恶心、尿黄和皮肤黄染等临床表现,部分伴有肝脾肿大(以小儿为主)。肝功化验TBIL、ALT二项均有升高,其中TBIL为34.2~170μmol/L,平均(85.61±45.78)μmol/L;ALT为50~3630u/L,平均(525.96±477.54)u/L。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治疗方法 在甘利欣10~30ml ivgtt qd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由新谊医药集团·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痰热清注射液10~20ml ivgtt qd;对照组用茵栀黄注射液10~30ml ivgtt qd。均3周为一疗程。

     1.4 观察项目 临床表现、TBIL、ALT。血清病毒标记物不在观察范围内。

     1.5 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表现消失,TBIL、ALT转常。好转:临床表现基本消失,TBIL、ALT降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无效:临床表现无改善,TBIL、ALT无好转或升高。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统计学处理虽然差异无显著性(χ 2 =2.97,P>0.05),但治愈率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出21%,其疗效明显突出。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以起病急,皮肤黏膜轻中度黄染,部分肝脾肿大,TBIL、ALT升高,伴有乏力、纳差、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为特征。常见为甲肝、戊肝,其次为乙肝等,一般预后良好。但有些较重者也常有高胆红素血症或肝内淤胆现象,如处理不当有发展为重症肝炎的倾向。本病属中医阳黄诊治范畴,病机为肝胆湿热蕴蒸,对此茵栀黄注射液等的退黄等作用已得到了验证。痰热清注射液本为治疗呼吸道感染而研制,由于其具有利胆泻肝、清热解毒等药理功能,故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其结果从表面数据看疗效优于茵栀黄。分析认为其黄芩善入胆经,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山羊角专归肝、心经,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熊胆粉更为利胆退黄之专品,三味相配则泻肝利胆之功相协同;辅以金银花、连翘辛凉清解之品,消炎解毒,抑杀病毒,故有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的显著功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其对慢性肝炎的相关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743000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传染科 

    (收稿日期:2004-09-14) (编辑田 雨)

作者: 孙钧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