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临床护理

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干预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状况、干预方法、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心理测评,得出心理障碍的状况,制定心理干预的步骤和方法。结果95%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轻、中度抑郁情绪。90%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存在肯定的焦虑情绪。...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状况、干预方法、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心理测评,得出心理障碍的状况,制定心理干预的步骤和方法。结果 95%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轻、中度抑郁情绪。90%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存在肯定的焦虑情绪。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中药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关键词 肝郁脾虚型 慢性乙型肝炎 抑郁 焦虑 情绪 心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证候繁杂,病机复杂,患者大多存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1,2]  。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由于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致抑郁和焦虑情绪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药物疗效。因此,在提供有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肝郁脾虚型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肝病中心2001年 1月~2003年1月的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3]  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4]  中肝郁脾虚证的辨证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加心理干预组为治疗组,单纯中药治疗组为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方案基本一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略)

  1.2 方法

     1.2.1 心理测评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于入院后第2~3天开始填写调查表,进行心理因素测评。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5]  ,要求受检者根据近1周内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评定,不得与他人讨论或受他人的影响。SDS共201项,总分最高80分。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受试者各条日累积分/80,指数范围值为0.25~1。规定指数在0.5以下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5]  。SAS共20项,中国常模总分均值为29.78±0.46,如自评者量表总分高于30,则判定存在焦虑情绪 [5]  。

  1.2.2 心理干预的步骤和方法

     1.2.2.1 广泛收集资料 采用个案法、会淡法、观察法与患者接触、交谈,并多方观察,广泛收集患者个人生活史和精神应激资料。病史资料来自患者本人、家属、单位和社会的有关人员,也可通过患者的作业、日记、书信等有关资料获得。资料必须真实可靠,防止主观、片面和隐瞒、遗漏。对患者个人隐私,注意保密,不任意扩散或作为言谈玩笑的话题。

     1.2.2.2 测试方法与结果 指导患者按要求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通过测试,得出测试结果。发现95%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情绪,有90%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存在肯定的焦虑情绪。

  1.2.2.3 分析资料,提出心理护理诊断 通过分析收集的资料和抑郁焦虑自评表的测试结果,提出心理诊断—焦虑或抑郁状态。

     1.2.2.4 制订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和实施步骤 (1)倾听。耐心地倾听患者陈述,对患者的诉说始终表示兴趣。通过倾听,进一步核对收集的病史资料,去伪存真。患者也可通过陈述,释放长期压抑的心理能量,达到精神安定,心身平衡的治疗效果。(2)疏泄。使用安慰性语言和患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使患者消除陌生感、紧张感、孤独感。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关心的语气,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患者倾泄内心的烦恼和痛苦。护士因势利导,疏通开导患者,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3)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采用单个讲解、集体讲课、图片宣传、影像资料等方式,给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基、治疗方案、预防措施、预后转归等知识,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指导和帮助患者如何进行治疗,包括如何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机结合,如何处理乙肝带来的若干新问题。(4)激励。使用有激励作用的语言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意志,消除和避免有害的外界刺激,加强自我锻炼,提高心理免疫和应激能力,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生理功能的自我锻炼。介绍成功病例,以积极的暗示来消除或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5)保证。医护人员站在科学的立场上,以事实为依据,以自信和坚决的态度向患者做出保证,甚至承担责任,以消除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6)其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暗示疗法、中医心理疗法等多种心里治疗手段,达到改善患者心里障碍的目的。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西安会议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订。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脏恢复正常 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击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大小无变化,但无明显压痛或叩击痛,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2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略

  表2结果表明,有95%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情绪,以轻、中度为主。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P<0.05),而对照组则无此作用(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略)

  表3结果表明,有90%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存在肯定的焦虑情绪。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P<0.05),而对照组则无此作用(P>0.05)。将SDS与SAS评定结果相对照,发现患者的评分基本一致,即SDS指数高,SAS的评分也较高。

    2.4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略)

  表4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2.5%,经Ridit分析,提示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和肯定的焦虑情绪。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障碍,使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理干预以心理支持疗法为主,配合暗示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中医情志疗法等多种手段。中药治疗配合心理干预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免疫力,消除主要症状,使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太生,谢小明,王丽.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2):11.

    2 吴力克,于德航,王盛龙,等.慢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3):167.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法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147.

    5 张明园.精神科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04-09-08) (编辑新 竹) 

作者: 李晓屏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