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糖尿病的探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纵观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防止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独特优势,其理、法、方、药、护一体的格局,充分体现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真谛。笔者谨此就中医护理糖尿病作如下探讨。1明确中医关于糖尿病认识的超前性1。...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纵观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防止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独特优势,其理、法、方、药、护一体的格局,充分体现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真谛。笔者谨此就中医护理糖尿病作如下探讨。
   
  1 明确中医关于糖尿病认识的超前性
   
  1.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 约在公元前1395~1122年的殷商时代,据甲骨文记载,当时人们对22种病有简单的认识,其中有一种叫尿病,消疾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消渴一词至东汉后被广泛使用 [1]  。
    
  1.2 中医对糖尿病提出饮食管理早于西方医学千余年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在《千金方》(成书于650年)载有:“其(消渴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时至今日,此段经文仍堪称消渴病人之准绳 [1]  。此立言早于西方John.Rou,1976年提出对糖尿病人实施饮食管理千余年之多,其博大精神,是炎黄文化的渊源体现。
   
  1.3 中医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理念 随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立言: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孙思邈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施踵”。张景岳云: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口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以上中医先师之言,证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对糖尿病康复及教育的理念已有足够的认识,其超前性启迪我们中医护理工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立足中医护理这块沃土,开展糖尿病人健康教育。
   
  2 循宗发展中医护理,修正糖尿病的护理模式
   
  2.1 扎实掌握中医基础知识,重视病情观察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曾对328例糖尿病辨证分型,总结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其中阴虚为三型之共性,贯穿于本病始终,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为糖尿病之本。热盛、湿浊、血瘀为糖尿病之标 [2]  。临床观察中多数病人常伴有心烦、疲乏、多汗、便干、失眠等症,体现糖尿病伤阴贯穿此病的全过程。邪热盛时病人常见面红赤,痈疽(见《诸病源候论·渴利候》“其病变多发痈疽”),牙痛牙落(见《先醒斋广笔记》。消渴“牙痛牙落”),四肢疼痛(见《圣济总录》)。糖尿病是慢性病,气阴两虚最为多见,符合中医久病“多虚、多瘀”观点,病人脉象沉细,舌质紫,面色晦暗无华,血脂血粘度高,呈血栓前状态;通过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提前干预和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2 重视以人为本的治疗护理观 《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必自愈”,护理糖尿病人不应一味强调降血糖,而应以人为本,以改善烦躁、疲乏、多汗、失眠等症状,进而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以保持平和心态,精力充沛地生活为原则,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西药磺脲类降糖药对胰腺是刺激再刺激,促其衰竭,纯西药治疗是鞭打快牛,而护理中的一味强调节制饮食,也是鞭打快牛,应合理调配饮食,广泛地介绍降血糖的各种蔬菜、水果、中草药,增加病人的认识水平,使糖尿病人从吃的畏惧中顿悟 [3]  ,从而享受生活,享受糖尿病饮食治疗带来的口福。饮食原则体现清热、养阴,使“久虚久瘀”之体气血平和,使胰腺的功能尽快恢复。
   
  2.3 以中医整体观,多维全息护理糖尿病 糖尿病使多系统多器管受累,护理中运用中医整体观,采用多维全息疗法,促使机体达到自稳态状态,以扶正为主,坚持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恢复元气,调理脏腑,养阴益气活血,使血糖逐渐降到正常,佐以针灸提高抗病能力,依靠饮食疗法,强调运动疗法来有效配合治疗,同时健康教育贯穿疾病全过程,提    高病人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的水平 [4]  。

  3 重视中医预防学,实施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3.1 “治未病”的一级预防 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不良生活方式且肥胖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早发冠心病者等,应“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活动量,组织一级预防对象定期到糖尿病教育中心接受防治知识教育,中医护理工作者应强调“未病先防”的重要性,遵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中医预防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人群上升趋势,减轻社会负担。
   
  3.2 “救其萌芽”的二级预防 对无症状糖尿病及糖耐量降低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称为二级预防。“救其萌芽”应向病人介绍中医养生术,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有大量养生预防内容,主张“养性”“食宜”,指出“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干预措施为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加强足部护理 [4]  ,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之。
   
  3.3 “肝病实脾”的三级预防 针对已患糖尿病的病人,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及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称为三级预防。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肝木太过克脾土,“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来杜绝其转变,是治本病,防患于未然是治本病。中医护理工作者应注重将中医的养生、运气、体质学说综合起来,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为每一位糖尿病人制订适合个体的全方位保健计划,指导其实施,遏制糖尿病的发展。“见微知著、防患未然”这才是我们企盼达到的医学理想。
   
  4 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
   
  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先进的科学,中医护理是其一部分。其古老的外壳内包含着中医的整体观,体现其哲学上的优势,其“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升降出入的气化论”等等,展示其非线性的多层次多途径的网络机制,中医护理工作者理应静下心来,多学些中医基础知识,开展中西医护理,脚踏实地发掘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宏才,王法祥.中医关于糖尿病的几项重要发现.中国中医药报,1999年9月7日,第6版.
   
  2 魏军平.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中国中医药报,1999年11月1日,专版.

  3 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9.
   
  4 王君俏,刘明.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9-431.
    
  (收稿日期:2004-07-26)

  作者单位:221003江苏徐州中医院四病区 

  (编辑新 竹) 

作者: 孙萍 郭运菊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