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误诊分析

运动诱发的阵发性手足徐动样舞蹈症误诊1例报告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运动诱发的阵发性手足徐动样舞蹈症临床较少见,常因认识不清误诊为癔症、癫痫等,现将遇到的1例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19岁,战士,因“左侧肢体运动异常”入院。患者16岁起发现每当休息后快速随意运动(如起身接电话,开门时)或加速度(如由齐步走转跑步走)时即出现左上肢内侧内旋扭转,左下肢强直,躯......

点击显示 收起

   运动诱发的阵发性手足徐动样舞蹈症临床较少见,常因认识不清误诊为癔症、癫痫等,现将遇到的1例分析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战士,因“左侧肢体运动异常”入院。曾于多家医院先后诊为“癔症”、“癫痫”,经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患者16岁起发现每当休息后快速随意运动(如起身接电话,开门时)或加速度(如由齐步走转跑步走)时即出现左上肢内侧内旋扭转,左下肢强直,躯干向左扭转;或仅有左侧肢体强直;持续1秒到数秒不等,自行缓解。每日发作数次到数十次。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发作后以同样速度做重复动作并不诱发。既往身体健康。患者否认家族史。入院后在患者发作时查体:左侧踝阵挛,左足巴彬斯基征(+),余(-)。间歇期无神经系统症状。发作时脑电图无痛性放电,头部CT未见异常。最后诊断:运动诱发的阵发性手足徐动样舞蹈症。告知患者避免突然动作与突然加速度后,发作减少90%,继续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未再出现发作。

     2 讨论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有人认为是皮质与基底节、丘脑、下丘脑间神经环路发育不全或控制失调导致基底节、网状结构之姿势控制机制从皮质控制下释放 [1]  。
     
  本病较少见,对本病不认识,因而易误诊为癔症、肌张力障碍、小舞蹈症、癫痫、脑炎、扭转痉挛、低血钙等 [2]  。可根据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予以鉴别:(1)发作均由发作后快速随意运动诱发,但发作后以同样速度做重复运动并不诱发。(2)有意识地缓慢站起则可控制发作或症状减轻。(3)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楚。(4)间歇期无神经系统症状。(5)发作后脑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6)预后良好,随年龄增长有自行缓解趋势 [3]  。(7)抗癫痫治疗有效。
     
  本病影响患者训练与作战行动,且需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不宜服兵役。故在征兵体检时应注意剔除此类病例。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蔡若蔚,陈琦琦.运动触发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3例报告.临床脑电学杂志,1997,6(3):174.

    2 冯连元,吴兴辰,王雪笠,等.局灶发作性运动源性舞蹈拖把足徐动症国内文献复习.临床误诊误治,2000,13(6):452.

    3 林丽蓉,林文涛,余满松.医学综合征大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40.    

  作者单位:161000黑龙江齐齐哈尔解放军第203医院神经内科 

    (收稿日期:2004-09-14) (编辑新 竹)

作者: 张柏玲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