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期药物与临床

药物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药物具有生物活性,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干扰尿化学成分测定的现象并非少见。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药物层出不穷,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屡屡皆是,许多新药对临床检验的干扰还尚未发现,药物对尿液检查的影响给实验诊断和临床诊断增加了许多困难。药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始终困扰着检验工作者,有时甚至是难以避免的......

点击显示 收起

  药物具有生物活性,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干扰尿化学成分测定的现象并非少见。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药物层出不穷,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屡屡皆是,许多新药对临床检验的干扰还尚未发现,药物对尿液检查的影响给实验诊断和临床诊断增加了许多困难。药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始终困扰着检验工作者,有时甚至是难以避免的 [1] 。
    
  1 典型药物

    
  1.1 维生素C 是最常用的维生素类药物。本药水溶性好,口服或滴注后体内代谢快,尿中浓度迅速升高。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尿液成分测定的影响机制可理解为竞争性抑制反应,使结果减弱或出现假阳性。一般认为,常规剂量口服维生素C对试验结果无影响,而大剂量口服特别是静脉滴注时,半小时内尿液中浓度迅速升高,随着尿液的浓缩其浓度不断上升。高浓度的维生素C可影响尿中的葡萄糖、隐血、胆红素和亚硝酸盐的测定。维生素C在碱性尿液中不稳定,极易分解,故强碱性尿液中往往不考虑维生素C的干扰。
   
  1.2 青霉素 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滴注后76%于6h内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由于青霉素结构中含有类似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的肽键,可使磺柳酸法结果增强,而干化学法结果减弱。干化学法是基于试纸带模块上pH值的变化,青霉素分子结构中的-COOH可电离出H + ,是否通过H + 影响pH值的变化而导致尿蛋白阳性减弱。因此,静脉滴注青霉素最好5~6h后再做尿液检查,对蛋白尿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时,不同的测定方法应考虑不同的干扰作用,干化学法可使结果减弱甚至为假阴性。氧哌嗪青霉素是青霉素的衍生物,静脉滴注后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氧哌嗪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牢固结合的肽键,于磺柳酸可发生明显结合,产生类似尿蛋白的强阳性反应,短期内蛋白定性可高达“++++”。氧哌嗪青霉素仅影响磺柳酸法尿蛋白的测定,而不影响干化学法的检测。因此,遇到磺柳酸法尿蛋白强阳性,与仪器检测或显微镜检查明显不符时,应详细询问病情,了解用药史,及时反馈给临床。

  2 能影响临床检验结果药物的主要种类
    
  2.1 抗生素药物 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常误报作“痛风阳性”。磺胺类抑制肠内细菌繁殖,使尿胆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使尿胆原检查出现混浊,无法得出尿胆原的正确结果。
   
  2.2 镇痛消炎药物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有助于胆红素氧化为蓝绿色物质,故会使尿中胆红素值升高;吗啡、度冷丁和消炎痛、布洛芬等使胆总管开口处的奥狄氏括约肌发生扩张,有利于胆总管排出胆汁,导致检验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明显升高,在用药后4h内影响最大,24h后消失 [2] 。

  2.3 抗癌药物 绝大多数抗癌药物对人体造血系统有抑制和毒害作用,可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少数药物可使血细胞异常升高),肝功能改变,有的使血脂值升高。其中甲氨蝶呤抑制骨髓,且损害肾功能;硫嘌呤损害肝功能,出现黄疸;阿糖胞苷使谷丙、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
   
  2.4 激素类药物 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人体中血脂的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并可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量的减少。盐皮质激素易致水、钠潴留和低钾血症。肾上腺素减少钙、磷的吸收,且排出量增加,故血钙、血磷偏低,且明显升高血糖值,临床上亦常误诊为糖尿病
   
  2.5 利尿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为双氢克尿噻、速尿、三氯噻嗪和利尿酸等。典型的临床反应为:低血钾、低血容量和低血氯,长期应用后可见高氮质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2.6 抗糖尿病药 胰岛素使用后会出现低血糖症,这已为大家所熟知。其他抗糖尿病药(如D-860、氯磺丙脲等),可损害肝功能,使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出现黄疸、血细胞减少等。
   
  2.7 抗癫痫药 如苯妥英钠(大仑丁)因抑制叶酸的吸收,常见巨细胞性贫血。因轻度抑制骨髓,故使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卡马西平可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损害肝功能。

  2.8 使检验标本着色的药物 主要为药物使尿液染色,从而干扰比色测定和荧光分析的测定结果。如服利福平后尿呈橙红色;服维生素B 2 、黄连素和阿的平等使尿呈黄色;服苯琥珀后尿呈桔红色;服氨苯蝶呤后使尿呈蓝绿色,并有蓝色荧光。许多药物对大便的色泽也产生影响 [3] 。
   
  总之,药物对临床检验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药理学和酶学等方面,往往导致“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合”这一矛盾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清除“药物干扰检测”这一现象,医师、化验师和药师必须研究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判定检验结果时要综合考虑给药途径、药物的血药浓度水平、药物的半衰期、排泄途径和清除率等。许多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常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故检验取样应尽量避开血药高峰期。当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提早几天停药,以完全排除药物对检测影响 [4] 。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马俊龙,秦晓玲.当代提液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68-482.
   
  2 朱忠勇.尿液分析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1)19-21.

  3 Heang ML.Fales“hematuria”due to bacteriuria.Arch Pathol Lab Med,1995,119:717.
   
  4 Tsukahara K.Determination of the site responsible for hematuria.Shon-ilgaku,1990,23:773.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255035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检验科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者: 黄井堂梁爽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