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3期中医中药

中药治疗获得性寒冷荨麻疹3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自2002年10月至今,我科应用中药治疗获得性寒冷荨麻疹36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并与用单纯西医治疗的1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诊断均为获得性寒冷荨麻疹。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25~35岁,平均28。2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中药方,每日1剂,分2次服,5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2年10月至今,我科应用中药治疗获得性寒冷荨麻疹36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并与用单纯西医治疗的1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诊断均为获得性寒冷荨麻疹。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冷物部位产生风团或斑状水肿,被动转移试验可阳性。54例患者按数字表法(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25~35岁,平均28.6岁;病程1~3年,平均1.6年。对照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6~37岁,平均28.2岁,病程1~4年,平均1.8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中药方,每日1剂,分2次服,5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照组服用西药赛庚啶每次2mg,每日3次,疗程同治疗组。中药组成:生黄芪24g,白术15g,防风9g,防己9g,桂枝9g,白芍15g,炙麻黄3g,当归20g,乌梢蛇10g,杏仁9g,川芎6g,升麻6g,甘草3g。服药期间,均停用其它中药及西药治疗,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4级评判标准。治愈:自觉症状及皮损全部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消失,皮损大部分(2/3以上)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皮损数目或范围减少;无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6例,治愈24例(66.67%),显效9例(25.00%),有效2例(5.56%),无效1例(2.78%);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18例,治愈2例(11.11%),显效5例(27.78%),有效率5例(27.78%),无效6例(33.33%);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39岁,全身红色风团作痒2年,加重2个月。2个月前因受寒诱发,触冷风或冷水,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作痒。曾服用中草药及赛庚啶,效果不显著。刻下:全身可见散在红色风团,人工划痕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风寒袭表,治宜宣表散风寒,调和营卫。给予上方5剂后,风团基本消失,触冷水偶起风团,后又服5剂,痊愈。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获得性寒冷荨麻疹多属风寒型,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因卫表不固,后又风寒侵袭,以致风团叠起,本方治则益气固表、散寒止痒。方中以生黄芪、防风、白术、防己以益气固表利水,调整气机;桂枝、麻黄散寒温通血脉;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川芎温通血脉以行气,并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同时杏仁降肺气,升麻升发脾胃之气,两者一升一降以调整气机,使正气足而邪不可犯;乌梢蛇性善走窜乃驱风之良药,且能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共收益气固表、散寒止痒之效。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250022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250012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作者: 边培敏张海秀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