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临床护理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和休养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与自理能力开始恢复,并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愈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意外。因此,探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

点击显示 收起

  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和休养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与自理能力开始恢复,并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愈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意外。因此,探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到满意的转归和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悲观绝望及前途毁灭感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精神病时,往往承受不了这种打击,认为精神病比癌症更可怕,担心今后是否能继续工作,许多人对生活失去了追求,感到前途暗淡,人生无望,情绪极度悲伤。
   
  1.2 悔恨羞耻感 患者生病时,由于病因作用,常有一些失态现象。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失态行为,倍感悔恨与羞耻,加上社会的偏见,更使患者觉得无地自容。此类患者对周围人谈话非常敏感,怕受到社会的歧视,认为即使病愈出院,也会被人另眼看待,在亲友中抬不起头来。
   
  1.3 恐惧感 主要担心家庭的破裂和婚恋困难。未婚者怕找不到合适的终身伴侣,已婚者则恐怕爱人离异或忧虑子女的处境。
   
  1.4 孤独感 患者感到受到命运的捉弄,被生活抛弃,有强烈得孤独感,沉闷压抑,郁郁寡欢,甚至对周围一切淡漠麻木,少数人有对抗情绪。
    
  2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原则
    
  不可刺激他们的自尊心,防止自卑自怜心理出现,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现实,学会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及对各种环境和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心情愉快的熟悉和适应新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3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3.1 鼓励和支持 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对他们要有恰当的称呼;和患者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热情对待患者,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亦要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业余爱好、家庭生活等,这样既使患者感到亲切,又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帮助患者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帮助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困难,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患者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2 诱导 在和谐的气氛中,心平气和的按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循循善诱的护理。(1)对沉浸于反复追忆其发病期的异常行为,心理上有羞耻感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态度温和,语言诚恳的帮助患者分析病情,使他们正确认识病态行为并给予安慰,以解除思想顾虑及羞耻心理。(2)对因个人生活受挫而忧心忡忡、消极悲观的患者,则应诱导其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学会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关系的能力。(3)对过度悲伤的患者,应巧妙引导,使患者得到宣泄,可采取移情法,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同患者交谈,耐心倾听他们心中的痛苦和积怨,并给予适当的解释,让患者得到安慰和解脱。(4)对待病情基本恢复正常,心理状态较稳定,消除顾虑的患者,可引导他们总结发病规律,向他们宣教有关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启发他们自己制订预防措施,以取得其主动配合,可得到更好的疗效。
   
  3.3 保护 即防止患者的自伤和自杀。恢复期患者最突出的一种心理危机就是自杀,而这种念头在具有绝望、毁灭及羞耻感等心理障碍的患者中,最易表现出来,对有自杀史,有持久自杀威胁及严重抑郁症患者,应特别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注意自杀征兆的出现。采取保护措施的同时,辅以支持性诱导性心理护理,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打消其轻生念头。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南京脑科医院6病区

作者: 何燕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