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经验交流

冠心病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形态改变特征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心肌细胞复极的瞬间过程对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非常敏感,尤其是心肌缺血,所以,心肌缺血是促使冠心病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由于心肌缺血的部位、程度以及体表电极的位置不同,各导联心电图ST段会出现各种形态改变,为探讨这些改变的特征、规律和临床意义,笔者现将109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心电图ST......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肌细胞复极的瞬间过程对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非常敏感,尤其是心肌缺血,所以,心肌缺血是促使冠心病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由于心肌缺血的部位、程度以及体表电极的位置不同,各导联心电图ST段会出现各种形态改变,为探讨这些改变的特征、规律和临床意义,笔者现将109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心电图ST段形态改变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就诊冠心病患者共109例,男73例,女36例,年龄36~69岁,平均47.2岁,具有胸骨后刺痛、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存在不同类型阵发性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或劳累性心绞痛等),均排除胃部疾病、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自主神经调节不良、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和过早复极等。经胸部X线片、血脂、心脏彩超和活动平板心电检查确诊。
   
  1.2 仪器 观察对象均用日本产Cardio Fax3导心电图机以Wilson导联体系连接电极,静息平卧,记录12导联心电图。
   
  1.3 ST段测定 (1)以T-P段为基线,即T波终点至P波起点;(2)以P-R段为基线(当心动过速时);(3)以QRS波群起点为准;(4)用QX/QT比值 [1] 。
   
  1.4 诊断标准 (1)水平型(90°):ST段水平延长≥0.16s或下移≥0.05m;(2)水平抬高型:ST段抬高≥0.1mV;(3)上斜型(80°~89°);(4)下斜型(>90°);(5)U字型:J+0.04s和J+0.06s下移≥0.05mV;(6)弓背型:J+0.04s和J+0.06s抬高≥0.1mV;所示度数为过R波顶点所引垂线与ST段夹角的度数。

  2 结果
      
  经分析整理,在109例冠心病患者中,水平型8例(7.34%),水平抬高型3例(2.75%),上斜型78例(71.56%),下斜型11例(10.09%),U字型4例(3.67%),弓背型5例(4.59%)。
    
  3 讨论

  ST段是指QRS波群J点至T波开始之间,是心室复极的初始阶段,虽然正常变异的ST段伴随J点升高或降低可略有相应变化,但其形态没有异常改变,所以,ST段形态改变是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主要方面。
   
  有研究报道,ST段变化易受多种生理生化因素影响,包括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电解质失平衡、药物、心率、内分泌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其中主要原因是心肌缺血缺氧。当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膜内外电离子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出现损伤电流,它与正常心肌细胞电流形成电位差,心肌细胞复极的T向量环起点与终点不能回归一点,而出现ST向量。ST向量向某导联轴正侧偏移,并朝向探查电极,则ST段上移;反之,ST段下移。所以,心电复极形成的ST向量在导联轴的投影和电极位置的差异,决定了心电ST段形态发生各种变化。
   
  通过结合这些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笔者认为:在分析心电ST段变化时,不能简单地说成ST-T变化,应对心电ST段形态的各种变化作出较详尽的描述。冠心病患者心电ST段早期变化特点主要有:(1)在Ⅱ、Ⅲ、aVF导联ST段出现水平型延长或轻度下移;(2)在V 4~6 导联ST段出现轻度上斜型下移,出现的顺序为V 6 →V 5 →V 4 ;(3)ST段早期形态改变多见上斜型和水平型下移。(4)上斜型度数增加与患者病情成正比关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冠心病患者心电ST段变化特点的正确描述是提高冠心病诊断水平和病情判断的重要步骤。

  (编辑骄 阳)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矿集团总医院心电室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矿集团选煤医院皮肤科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矿集团妇婴医院功能科

作者: 刘丽姜美波王宁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