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7期临床医学

胰激肽原酶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糖尿病随病程进展常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而导致低视力或致盲。早期发现及适当的治疗,可减轻DR的发展,有效地保护视觉免受损害。应用胰激肽酶对单纯型DR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研究该药对DR患者视力、视野、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评价治疗DR的价值。现对疗程在3个月以上的36例单纯型DR患者的疗效总结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随病程进展常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而导致低视力或致盲。早期发现及适当的治疗,可减轻DR的发展,有效地保护视觉免受损害。应用胰激肽酶对单纯型DR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研究该药对DR患者视力、视野、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评价治疗DR的价值。现对疗程在3个月以上的36例单纯型DR患者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按WHO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采用国内DR六级分期标准,诊断为单纯型DR患者共计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照见表1。两组病例经χ 2 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
    
  1.2 药物 观察组使用胰激肽酶(怡开)治疗,口服1次120~240u,每日3次餐前口服,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用芦丁片、潘生丁片、维生素C治疗,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餐后2h血糖在9~10mmol/L。
   
  1.3 观察方法 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详细检查视力、视野、散瞳查眼底,绘图记录,血糖每10天测1次,视力、视野、眼底每个月检查1次,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评价患者用药前后两组疗效的差异。

  2 结果
    
  2.1 视力 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以病重眼为标准,视力提高≥2行为显效,视力提高<2行为有效,视力不变为无效,降低为恶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略)

  注:两组病例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视野 将用药前后视野改变分为改善、无改变及恶化3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视野改善情况(略)

  注:两组病例中治疗组视野改善明显(P<0.05),视野恶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病灶分级 以眼底外上象限区域内血管瘤、出血点数目为病灶评定指标、以病重眼为准,病灶分级,病灶1~5个为1级;病灶6~10个为2级;病灶>10个为3级。
   
  2.4 疗效标准 效果评价:病灶减少≥5个为显效;病灶减少<5个为有效;未减少为无效;病灶增多为恶化。两组疗效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眼底情况比较(略)

  注:两组病例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视网膜病变可表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斑等单纯性改变,晚期则出现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变,此期病变常不可逆转,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1] 。早期诊断DR,及时治疗是防止DR患者失明的重要措施。胰激肽原酶是微循环障碍改善剂,在体内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舒张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系统活性,溶解血液高凝状态下形成的微小血栓 [2] ,从而改善视网膜血流,纠正缺氧,减少蛋白渗出,消除血管瘤,在本组病例对照观察中发现,3个月63%的患者眼底状况得到改善,微血管瘤数目明显减少,出血吸收,渗出物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有非常显著性,体现了胰激肽原酶在D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视力改善疗效欠佳,这与病灶存在部位、范围大小、有无黄斑病变、眼的屈光状态、屈光间质透明度、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视力要待上述相关因素解除后可能有改善。对照组中,潘生丁有抗血小板黏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治疗DR,但疗效比胰激肽原酶差,若两药联合使用,是否会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承芬.眼底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5.
   
  2 袁申元,朱良湘,付汉菁,等.胰激肽原释放酶对糖尿病人对糖尿病人对循环的研究.实用糖尿病杂志,1997,5:45.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15007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