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8期中医中药

三石镇心汤治疗心律失常3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之常见病、高发病。笔者自2001年8月~2003年10月,自拟三石镇心汤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6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均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之常见病、高发病。笔者自2001年8月~2003年10月,自拟三石镇心汤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均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0岁(50.5±11.3岁);病程6个月~10年(5.2±1.2年);冠心病12例,高心病6例,肺心病2例,心肌炎2例,病因不明14例;心电图(ECG)表现房早4例,房颤5例,室早27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2~74岁(51.2±12.5岁);病程0.8~11年(5.5±1.5年);冠心病10例,高心病4例,肺心病2例,心肌炎3例,原因不明13例;ECG表现房早3例,房颤3例,室早2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因、ECG方面无统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三石镇心汤:淬磁石 (先煎) 30g,紫石英 (先煎) 30g,琥珀末 (后入) 1.5g,制黄精20g,丹参20g,苦参10g,甘松30g,炙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口服。对照组口服心律平片,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组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各做1次ECG,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ECG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中“胸痹、心痛、心悸、眩晕”的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ECG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延长,ECG改善;无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1。治疗后两组症状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ECG改善情况 见表2。ECG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略)

  表2 心电图改善情况 (略)
   
  2.3 疗效随访 随访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为61.5%。随访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为5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心律失常属中医之“惊悸”、“怔忡”、“眩晕”等范围。笔者认为虽其病位在心,但涉及脾、肝、肾,为本虚标实,且实邪偏盛之证。虚是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实乃因痰湿、水饮、瘀血、气滞、寒凝等导致心神逆乱,而诸症峰现,故治疗本病非重镇不能安其神,宜应用镇心安神,补血健脾,祛痰化湿,理气活血温阳之法。而三石镇心汤中之磁石,辛咸寒。归肝、心、肾经。功能潜阳安神,乃无情之矿石类中之有灵性者。《本草求真》谓其能“入肾镇阴,使阴气龙火不得上升……”故能镇安心神,除悸消怔。另外,其主含四氧化三铁,故对缺铁性贫血尚有补血作用,兼以祛痰。紫石英,甘温,归心、肺、肾经,功能温补肾阳、益气镇心安神,临床多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易惊等症。与磁石同用,加强镇心安神之力,并能佐制磁石之咸寒之性,相得益彰。琥珀,味甘、平,归心、肝、膀胱经,具石之质,秉土之德,性味平和。《别录》谓其能“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宜研末冲服,不入煎剂。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之症,能取显效。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补脾气、益脾阴。《别录》称其“补中益气……安五脏”。使中气健,阴血足则心神得安。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能活血、凉血、养血安神。《滇南本草》谓其能“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现代药理研究,它可以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兴奋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缺血心肌的循环,减轻缺血心肌的损伤程度,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多种作用。苦参,《本草经百种录》称其“专治心经之火”。现代药理研究单味苦参即有“奎尼丁样反应”,使心肌绝对不应期延长,应激性降低,从而抑制异位起搏,并能燥湿而祛湿邪。而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香而不燥,能舒畅气机。《本草图经》称其“主下气,治心腹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松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其所含成分缬草酮和甘松酮具有膜抑制和延长动作电位作用,可有效抑制折返激动,对异常节律的作用类似奎尼丁,可改善因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异位兴奋灶所致的心律失常。本方应用甘松并能抑制苦参之苦寒之性而防其苦寒败胃。炙甘草补气健脾,并能缓和方中矿石类药物的重坠下沉之性,为中医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常用要药,用量宜大,但有“助湿壅气”之弊,而方中琥珀之利尿,黄精、甘松之补脾理气之功,能除其弊而用其利。本文配伍严谨,用药精当,贯穿中西,除弊用利,诸药合用,能使心神得安,瘀血得祛,痰湿得除,气血得补,气机得畅,疾病得愈。与对照组比较,疗程短,副作用小,疗效更为满意。
    
  (编辑骄 阳)

  作者单位:251913山东省无棣县佘家巷乡卫生院
   
      251900山东省无棣县车镇乡卫生院

作者: 杨玉振邓连霞王昕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