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8期临床护理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毁物行为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毁物的行为及护理措施。方法收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期间实施集中管理,加强药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逐步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适时控制兴奋躁动。结果24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伤人毁物者54例。结论伤人毁物行为出现在入院后第1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毁物的行为及护理措施。 方法  收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期间实施集中管理,加强药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逐步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适时控制兴奋躁动。 结果  24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伤人毁物者54例。 结论  伤人毁物行为出现在入院后第1周。认真收集病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尽早控制症状,有利于患者的管理。早期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角色的转变,减少伤人毁物行为的发生。当伤人毁物行为发生时,使用语言或药物治疗,若患者仍不能平静,则用保护性约束或其他强制性措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是发病率最多和致残率最重的一种精神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1,2] 。伤人毁物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常出现的行为,如果发现和干预不及时,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笔者对2003年5月~2004年4月期间24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伤人毁物行为的原因、护理、对策及其效果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精神分裂症患者243例,年龄为14~70岁,以18~40岁患者居多,共170例,占70%。已婚131例,未婚100例,离异9例,丧偶2例,再婚1例。有防伤人毁物医嘱者211例,无防伤人毁物医嘱者32例,由精神科医师按CCMD-3 [3] 进行诊断。
   
  1.2 方法 将收住院的女性重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初期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实施集中管理,加强药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逐步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适时控制兴奋躁动。

  2 结果
    
  2.1 伤人毁物行为与所患精神病的关系 243例患者出现伤人毁物行为者54例,其中53例发生于有防伤人毁物医嘱者,占25.1%(53/211);1例发生于无防伤人毁物医嘱者,占3.1%(1/32)。
   
  2.2 伤人毁物类型 54例伤人毁物行为中,伤人30例,占55.6%;毁物为10例,占18.5%;伤人毁物5例,占9.3%;自伤、自杀9例,占16.7%。
   
  2.3 出现伤人毁物行为患者的年龄 18~40岁43例,>40岁11例。
   
  2.4 出现伤人毁物行为的时间 入院后1~3天37例,4~7天14例,15天2例,28天1例。
   
  2.5 发生伤人毁物行为的原因 15例为冲门想外出未成功时伤害护士;11例是实施治疗时不合作;7例为1级室拥挤,相互骚扰引起;1例把某患者看成魔鬼;1例因为护士遇事不冷静,处理不当时发生。

  3 护理
    
  3.1 认真做好入院评估 充分了解患者入院前的情况,将发生过冲动行为,存在幻听、妄想,易激惹,对疾病认知程度差,依从性差,被强行送入院者,列为重点患者,告知患者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如灌药、约束、电针等,并说明其意义和必要性获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对新入院患者进行为期7~10天的集中管理,严密监护。

  3.2 预见性护理 [4]  防患于未然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特点。
   
  3.3 加强基础护理 [5]
    
  3.3.1 室内环境控制 保持室内整洁、舒适,光线柔和,环境安静无噪声,无其他的骚扰,防止患者在激越状态下伤害自己或他人。有自杀危险的患者安置于离护士站近的房间、防止意外发生。冲动兴奋的患者限制其活动范围,根据症状轻重分别隔离于兴奋室,病室内物品陈设简单,防止患者损坏及伤人。
   
  3.3.2 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 针对不同症状制定饮食计划,每日水入量2500~3000ml。暴饮暴食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入量;异食的患者要限制活动范围,拒食的患者要尽量劝说,耐心协助进行,必要时给予鼻饲维持营养;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速度要慢,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防止发生哽噎。
   
  3.3.3 帮助患者建立自理模式 提示患者维持适当的穿着及个人卫生,必要时制定生活护理计划。兴奋不合作的患者,照顾者应协助其完成晨、晚间护理,保证患者按时洗漱,适时更衣、沐浴,必要时做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3.3.4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患者入睡前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减少交际,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证环境的安静及安全。护理人员加强巡视,防止患者蒙头睡,严防意外发生。
   
  3.3.5 做好排泄护理 每日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12h无尿采取诱导方法刺激排尿,必要时请示医生导尿。对于便秘者,应鼓励患者平时多饮水、多活动、多进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3天无大便者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症状护理 如患者出现不合 作,逃离医院,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行为时,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并应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幻听和妄想内容,在患者叙述病理思维时要耐心倾听,不与患者争辩,不过早地指明病变表现,防止患者隐瞒病情,交谈中不主动引导患者反复重复病理体验,以免强化病理联想,使症状更加顽固。同时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动作及非语言行为是否受幻听妄想的支配,不激惹患者,运用良好的语言有效地阻止患者伤人及破坏性行为,必要时采取约束方法,帮助患者控制冲动行为。掌握具有潜在性伤人毁物行为之特征,预防冲动行为的发生,如出现幻觉时,患者会做出倾听的姿势,自语自笑,讲到一半就停止等。出现妄想时,患者会有恐惧,愤怒表情,激动,尖叫行为。护理人员此时应保持冷静的态度,运用巧妙的技巧将患者引到现实中来。
   
  3.5 做好安全护理
   
  3.5.1 掌握病情 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了解病情变化特点,严密观察患者幻觉妄想的内容及相应的情感表现,对异常行为要劝说阻止,防止发生意外。
   
  3.5.2 加强巡视 每10min巡视1次,定时清点患者数目,确保患者安全。对极度兴奋冲动毁物的患者要隔离,必要时可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对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设专人护理,24h不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对不合作的患者要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患者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3.5.3 安全管理 加强病区环境检查,发现设施损坏应及时维修,病区、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浴室、杂用间等处必须随手锁门。加强患者物品管理,入院、返院、探视后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安全检查,严防危险物品带进病房。患者使用危险物品时,必须有医护人员协助以防意外发生。加强患者床单检查,防止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存放危险物品,导致危险行为发生。

  3.6 适时做好心理护理
   
  3.6.1 入院阶段 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由于不适应住院环境而引起焦虑、恐惧、紧张,无自知力,不接受住院治疗等护理问题,采取主动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用适当的语言技巧认真地为患者解决所出现的症状,体贴尊重患者,使患者体会到医院的温暖,安心住院,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3.6.2 治疗阶段 掌握患者动态变化规律。对兴奋冲动毁物的患者,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多方面了解患者的需要,帮助患者建立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模式,指导患者用非破坏性行为表达和发泄。对有幻听、被害、夸大妄想的患者,不要同其争论或否认其妄想,因为妄想不但不能被说服,相反会阻碍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向患者表示可以接受她的错误观察,但不相信这些观念。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采用解释、鼓励、安慰、关心等方法增进护患之间的融合度,达到缓解患者的激动情绪,减轻或消除疑虑,将患者不配合治疗的行为降到最低限度。对严重自杀的患者,要了解患者内心体验,帮助患者充分分析病态的思维方式,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消除自杀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3.6.3 康复阶段 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担心出院后社会、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不能接纳自己。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注意使用倾听的技巧,及时做好心理上的疏导。指导患者制定近期、远期的康复目标,让其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克制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掌握一些科学适宜的方法,完善性格,教会患者正确处理与自己有关的社会矛盾和生活事件,避免有害的应激造成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协助患者维持心身平衡,使其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

  3.7 药物治疗护理
   
  3.7.1 口服用药 为防止患者藏药,服药后注意检查患者口腔,确保患者将药服下,并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心血管反应、皮肤过敏、精神方面的症状应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给予对症处理。
   
  3.7.2 注射用药 注射针剂应按医嘱准确执行,遇有不合作的患者需耐心解释劝说,尽量争取到患者的配合,人工冬眠常温治疗过程中,应卧床睡眠,减少活动,防止环境因素的干扰,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治疗,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用药后的情况,记录睡眠时间,记录出入量。
   
  3.7.3 强制性治疗 对无自知力,不配合治疗护理的重患者,在解释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强制性治疗方法,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3.8 康复护理
   
  3.8.1 入院期 针对患者新入院的特点,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的康复计划,督促、训练患者每日完成生活料理,并参加一般性活动,如散步、做操、听音乐等,以达到安心住院的目的。
   
  3.8.2 治疗期 根据病情变化,适宜地指导患者参加一些简单的工疗、娱疗。如折纸、粘贴、编织、唱歌。转移患者的病态思维,体现患者生命的价值,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3.8.3 康复期 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在护士带领下安排适当的康复活动,如书法、绘画、表演、体育比赛、手工艺制作、炊事作业及外出活动购物等,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3.9 健康教育 早期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措施,用体力分散注意力来缓解因幻听和妄想出现时产生的焦虑,如拳击枕头、做深呼吸、与他人聊天、专心做一件事情等。
   
  3.10 及时制止患者伤人毁物行为 发生伤人毁物行为时,选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患者行为的后果,尽量使患者平静,如语言、药物均不起作用,便集中足够的工作人员约束患者,控制其攻击行为。同时作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医务人员这样做的必要性。在约束过程中观察患者肢端循环情况,供给饮水,协助大小便,不让其他患者起哄,解带等 [6] 。
    
  4 讨论

  患者出现伤人毁物的主要原因是受精神症状支配,而精神科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起效需要一定时间,故增加了护理难度。患者缺乏自知力,对疾病无认识,使角色不易转变;又因强行留医,所以易产生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
   
  18~40岁之间的患者伤人毁物行为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体力、精力充沛,造成后果也较严重,护理人员直接参与医务、护理和管理精神患者,易受到攻击,故应加强防范,举止要恰当,并掌握语言、行为接触技巧,多予以正性强化,减少激惹,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伤人毁物行为多发生在患者住院第1周(96.2%),因此,需认真收集病史,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了解患者内心体验;在1级重症监护期间,值班护士牢固,掌握Ⅰ级患者“人知道”情况,早期即灵活运用心理治疗,促进患者角色转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因素,区别对待。如果用语言和药物无法使患者平静,为了减轻损伤须使用保护性的约束。此外,全面了解精神病患者既往和现在病史中有无伤人毁物等行为,有助于预测此类行为的发生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达到减低不必要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云.160例精神病患者康复其心理障碍分析.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6,11(6):346-347.
   
  2 沈渔.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78-590.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4 刘宪荣.精神病人危险行为的预见性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7(7):52.
   
  5 宗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79.
   
  6 陈淑清.精神科护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3-75.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277100山东省枣庄市立二院 

作者: 杨玉荣 李琳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