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9期中医中药

中医针刺治疗癔病3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癔病,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表情夸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祖国医学对癔病的认识,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记有“脏躁”及“奔豚气”,谓“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欠伸”。其发病......

点击显示 收起

  癔病,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表情夸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祖国医学对癔病的认识,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记有“脏躁”及“奔豚气”,谓“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欠伸”;《诸病源候论》记载“奔豚气者……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忧思伤志……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狂躁不定,妄言,妄见……”。其发病因素主要由于七情过度而致气机逆乱,可见祖国医学的理论同现代医学的癔病是一致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女21例,男9例。初发者23例,复发者7例。偏瘫者15例,失语者9例,失听4例,失明者2例。
   
  1.2 临床症状 (1)运动抑制:常表现为肢体偏瘫,大多限于1肢、2肢或4肢。体检时无运动神经损害的体征,既无神经反射异常,又无肌萎缩。(2)语言机能受损害:表现为失语,或缄默,或失声。(3)视觉障碍:表现为失明、弱视。常突然发作,但对光反射存在,步行时可绕过障碍物。(4)听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耳聋,亦多突然发生,前庭功能正常,而且对声音刺激有瞬间反应,在睡眠时可被叫醒。
   
  1.3 治疗方法 恰当应用针刺、药物相结合的暗示及心理治疗,临床会取得明显效果,使症状完全消失,如治疗得当,不会留下永久性损伤。
   
  1.3.1 针刺疗法 上肢活动失灵,可针刺内关、合谷、曲池、抬肩、举臂等穴。下肢偏瘫,取穴泉中、腰阳关、陶道、足三里、丰隆。失语针刺哑门、通里、厉兑、强音。失听针刺中渚、外关、翳风、听宫。失明者取养老、臂、支正穴位。失眠者加安眠1、安眠2。以上各穴可交替使用,不可重复穴位。
    
  1.3.2 中医中药 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者,治以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汤为代表方剂;脏躁神志恍惚,烦躁、坐立不安,以养血安神为主,甘麦大枣汤加枣仁、白芍等。中医治疗较为灵活,应本着辨证施治的精神,随证加减。
   
  1.3.3 心理治疗 发生癔病的患者,大多因精神因素导致发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均是功能性的障碍,所以解除思想负担,缓解痛苦,加强患者性格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树立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尤为重要。使患者克服个性缺陷,掌握疾病康复途径,保持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早日摆脱疾病困扰。此外如配合安定之剂及少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
    
  2 结果

  在30例癔病患者中,偏瘫症状者13例恢复正常,2例遗留跛行,随访半年亦消失;失语9例全部能进行交谈,言语流利。最快者针刺1次即见效,失听失明者均在1周左右取得明显疗效。30例癔病患者28例以临床痊愈出院,2例显著好转。
    
  3 讨论

  通过针刺30例癔病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只要针刺穴位得当,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针刺技术易学易用,不但治疗疾病,有些穴位还具有保健壮体、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存在的缺点是针刺时给局部带来疼痛,但只要技术熟练,手法轻,进针快,亦能减少针刺时的疼痛。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生活光明、保持乐观的确有好处,科学证明积极的思维方式有益健康,换句话说,乐观能使人健康,同样,健康可以使人更乐观。心理疗法,虽然达不到完全健康,但它确实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朋友、同事、邻居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每天有个愉悦的心情,幸福度过每一天,必定会减少癔病的发作。
 
  (编辑海 天)

  作者单位:250117山东省济南市精神病院

作者: 李志梅 孙晓丹 周升宝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