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论著

心力丸治疗胸痹心痛7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力丸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口服心力丸,对照组24例口服心宝丸。结果治疗组在证候及症状改善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0。心电图总体疗效及S-T段改变,两组相比亦差异无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力丸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治疗组72例口服心力丸,对照组24例口服心宝丸。 结果  治疗组在证候及症状改善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总体疗效及S-T段改变,两组相比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提示心力丸可以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关键词  胸痹心痛 中医药疗法 心力丸
    
  Effects of Xinliwan on obstruction of qi in the chest:a report of72cases
     
  Li Guiming,Wang Qinghai,Li Dianhong,et al.
   
  Guangdong Provincial Second TCM Hospital,Guangzhou510095.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Xinliwan on obstruction of qi in the chest.Meth-ods 72cases were given Xinbaowan(2tablets,tid,po)as therapeutic group,while24cases were given Xinliwan(2tablets,tid,po)as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in both therapeutic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It h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It also h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mprovement on ECGs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Xinliwan can b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on of qi in the chest.
   
  Key words obstruction of qi in the ches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Xinliwan
      
  为了观察心力丸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笔者自2004年7月~2004年11月,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负责制订的临床试验方案,共完成了72例心力丸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合格受试者96例,全部病人均为门诊患者,中医辨证均为心阳不振、气滞血瘀证 [1] ,西医诊断均为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2] 。具体分配方法是通过操作Casio(fx-3600p)计算机的随机键(INV,RAN)得出随机数字,并制成随机分配卡片,加信封密封。合格病例进入试验时,按其进入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40~49岁9例,50~59岁20例,60~69岁35例,>69岁8例;病程在15天以内2例,16~30天6例,31~60天10例,61~182天14例,183~365天16例,366~730天14例,>730天10例;诱发因素: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及其他因素者分别为69、28、11、6、0例;治疗前胸痛症状:闷痛、刺痛、绞痛、隐痛的例数分别为48、15、4、5例。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0~49岁2例,50~59岁3例,60~69岁12例,>69岁7例;病程在15天以内1例,16~30天2例,31~60天5例,61~182天7例,183~365天5例,366~730天2例,>730天2例;诱发因素: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及其他因素者分别为22、9、3、3、1例;治疗前胸痛症状:闷痛、刺痛、绞痛、隐痛的例数分别为13、8、0、3例。以上资料经χ 2 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两组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具有均衡性和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心力丸(广东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2)对照组:心宝丸(广东汕头中药厂)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不得应用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医药物。患者若需加用硝酸甘油,应采用同一药厂、同一批号的硝酸甘油,并详细记录用量。
   
  1.3 统计学方法 分类资料用χ 2 经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配对用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总疗效比较
   
  2.1.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为16.67%,有效率76.39%,总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显效率为20.83%,有效率70.83%,总有效率为91.6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注:秩和检验u=0.263,P=0.793
    
  2.1.2 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17%,显效率为18.06%,有效率70.83%,总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8.33%,显效率为16.67%,有效率70.83%,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表2 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略)
    
  注:秩和检验u=0.508P=0.611
     
  2.1.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均无改变,总有效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2 胸痛改善程度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胸痛程度、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持续时间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2.3 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改善程度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比较,除倦怠懒言外其他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性。

  表3 胸痛改善程度比较 (略)
    
  注:改善1级:主要症状、体征程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了1级;改善2级:主要症状、体征在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了2级;改善3级:主要症状、体征程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了3级
    
  表4 临床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略)
    
  注:改善1级:主要症状、体征程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了1级;改善2级:主要症状、体征在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了2级;改善3级:主要症状、体征程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了3级
    
  2.4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见表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表5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略)
    
  2.5 其他 通过对试验病例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的检测,两组均有部分病例治疗前实验室检测异常而治疗后复查恢复正常者。有部分出现治疗前正常而治疗后异常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未能肯定与药物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治疗组有1例不良反应报告,用药后第5天出现腹泻3次,为稀软便,1天后自行缓解,估计与饮食不洁有关。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3] 。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4] 。笔者通过随机对照分组观察心力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结果发现两组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总疗效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中心力丸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16.67%,有效率为76.39%,总有效率为93.06%;心宝丸组显效率为20.83%,有效率为70.83%,总有效率为91.6%;心力丸组和心宝丸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为0;心力丸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临床痊愈率为4.17%,显效率为18.06%,有效率70.83%,总有效率为93.06%;心宝丸组临床痊愈率为8.33%,显效率为16.67%,有效率70.83%,总有效率为95.83%。提示心力丸组和心宝丸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中医证候总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心力丸是广东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制剂,该药由人参、附片、蟾酥、红花、珍珠、冰片等组成,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等 [5] 。由于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是心气不足、心血瘀阻 [4] ,故用心力丸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说明心力丸是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
   
  3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1.
   
  4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125.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92.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510095广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作者: 李桂明 王清海 李典鸿 梁宏宇 卞继芳 靳利利 黄培红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