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中医中药

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上海产RG-2B型电桥式血流图仪记录并分析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前后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血流图的影响。结论本治疗方法能改善患侧下肢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关键词腰三针手法复位腰椎间盘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上海产RG-2B型电桥式血流图仪记录并分析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前后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血流图的影响。 结果 治疗前波幅下降,上升时间延长,血管阻力指数增加,两侧波幅差明显增大;治疗后波幅升高,血管阻力指数降低,两侧波幅差显著缩小。 结论  本治疗方法能改善患侧下肢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腰三针 手法复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肢体血流图
     
  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6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对60例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血流图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筋伤学》中腰椎间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 ,结合腰椎CT明确诊断。男35例,女25例,年龄22~67岁,平均41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5个月。CT平扫观测,L 3~4 椎间盘突出者2例,L 4~5 椎间盘突出者18例,L 5 ~S 1 椎间盘突出者12例,2个或2个以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2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电针疗法 腰三针穴取法:选定L 3~4 、L 4~5 、L 5 ~S 1 3个椎间隙,患侧每个椎间隙旁开1cm各取1穴,共3穴。操作方法:选用26号华佗牌50~75mm长不锈钢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直刺5~7cm,针尖直达侧隐窝部位,针感立即向臀部及同侧下肢放散,接通上海产G-6805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15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此时可见患侧臀部及下肢后外侧肌肉跳动。每次通电20min,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2.2 手法复位 患者端坐,双手抱头,一助手用双腿夹住健侧大腿部以做固定。术者在患者背后一手抵住患侧偏斜的棘突,另一手从患侧的腋下勾住其后颈部,双手配合同步用力,做脊柱纵轴旋转和用力顶推患椎棘突,多可听到“咔嗒”复位声,推顶之手感棘突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患者多可感到腰痛立即减轻或消失。

  1.3 观察指标
   
  1.3.1 检测方法 测试仪器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RG-2B型血流图仪。定标讯号0.25Ω,测量用环状条形铜质镀银电极,宽1cm,长30~55cm。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上电极环置膝眼下3寸(相当于足三里穴)处,下电极环置于外踝上3寸(相当于三阴交穴)处。受检部位先以95%酒精脱脂,再以生理盐水洗净。检查时,令患者情绪安静,自然呼吸,肌肉放松。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检测1次,并同时检测双下肢以做对比观察。
   
  1.3.2 观察指标及意义 (1)波幅(Ω):主要反映肢体血管充盈度即搏动性血液供应强度。(2)上升时间(s):主要反映肢体血管的弹性及紧张度。(3)血管阻力指数:主要反映肢体血管外周阻力。(4)左右两侧波幅差(%):主要反映双侧肢体血液循环对称状况。

  2 结果
    
  2.1 LIDP患者肢体血流图的表现 见表1。

  表1 LIDP患者下肢血流图的表现 (略)
    
  表1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肢血流图有明显异常。表现在波幅下降,上升时间延长,血管阻力指数增加;与健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治疗前后肢体血流图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血流图比较 (略)
    
  表2可见,运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患肢血流图有明显改善,表现在波幅升高、血管阻力指数降低、两侧波幅差显著缩小。此外,上升时间亦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认为LIDP乃经脉痹阻、瘀血停滞为患,属血瘀型痹病范畴。其实质是全身或局部血液流变性发生紊乱,血液呈现异常的浓、稠、黏、凝聚状态及微循环障碍。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机械压迫、无菌性炎症刺激以及循环与营养障碍等因素导致受累神经根传导功能的障碍,其中血循环与营养障碍是腰腿痛发病的重要环节。有临床实验表明 [2] ,LIDP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明显异常,提示LIDP可能导致血液流变性改变,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也可能加重病情。有研究发现 [3] ,腰部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改善下肢微循环较常规温热治疗效果好,短期可明显改善症状,且疗效稳定。
   
  手法治疗 [4] 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吸收,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从而使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随着致病因素的消除,正常的神经冲动可传至下肢血管壁,使痉挛的微动脉扩张,刺激肌肉内血循环灌注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正常,微循环改善。因此,微循环检测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更客观的参考价值。
   
  肢体血流图是利用阻抗法测定肢体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一种无损伤性检查方法 [5] 。它能定性分析被测肢体的血液灌流量、血管紧张度、血管阻力、弹性状况。本文对LIDP患者肢体血流图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LIDP患肢血流图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幅下降,上升时间延长,血管阻力指数增高,两侧波幅差增大。这说明了病变肢体的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循环不畅,血流供应减少。运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后,随着症状和体征的减轻与消失,患肢血流图趋于正常水平。这提示本法能改善患肢局部的血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孙树春.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0.
   
  2 李晓声,任乃刚,周江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26.
   
  3 王诚宏.腰部银质针针刺与下肢微循环变化的研究.中国疗养医学,2004,13(3):134.
   
  4 李风美,刘洪菊.手法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对下肢微循环影响的观察.中国微循环,2003,7(3):166.
   
  5 顾慎为.阻抗血流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0.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510160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丁建江 许雪萍 方红艳 邓建华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