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1期中医中药

针刺足三里的临床治疗作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它不仅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医学也有一定影响。应用针灸疗法,必须熟悉经络学说,它是以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对疾病作出正确辨证,选出针对性的穴位,用恰当的操作方法,针刺一定的腧穴,才能发挥它的治疗作用。笔者所在单位,系民政系统属下的精神病院,所治疗的患者,均系住院治疗者,......

点击显示 收起

  针灸疗法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同疾病作斗争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医疗方法。它不仅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医学也有一定影响。由于这种疗法具有适应性广,疗效显著,简便易行等特点,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
   
  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历史甚为悠久。在战国先秦时期的《内经》上就有记载。隋唐时期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科,以后历代又不断出现新的著作,如《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逢源》等都是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针灸专书。
   
  应用针灸疗法,必须熟悉经络学说,它是以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对疾病作出正确辨证,选出针对性的穴位,用恰当的操作方法,针刺一定的腧穴,才能发挥它的治疗作用。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它们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上下,贯通周身。将人体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笔者所在单位,系民政系统属下的精神病院,所治疗的患者,均系住院治疗者,他们的住院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达几十年。由于他们住在特定的医院内,活动相对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疾病也不断增加,如关节疼痛、下肢行走不利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参考针灸书籍,认为针刺足三里穴对他们的疾病有一定好处,经过临床实践,感觉足三里确实是一个既能治病、又能防病保健的好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

  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举不胜举。

  2 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针刺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风寒湿脾及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可配膝眼、委中、阳陵泉,关节炎可配昆仑、悬钟,踝关节疼痛可配丘墟、照海。针刺双足三里 穴,可治疗周身关节痛。
    
  3 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强壮的作用
    
  针刺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强壮的作用,俗话说“人老先老腿”,针刺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这与古代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使人达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针刺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预防百病,如配神门可治疗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鸣,配听宫、外关治耳聋,配睛明、风池治视神经萎缩,配心俞、脾俞、内关治心脾两虚,配心俞、肾俞、关元治心肾亏虚。素体健康的人,经常针刺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更充沛,身心更健康。
   
  笔者治疗的患者,由于常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使他们倦呆,睡眠增多,“久卧伤气”,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使经脉僵硬,活动受限,采用适当的针刺足三里穴,加强了他们的体质,增强了他们的免疫功能。
   
  总之,针刺足三里临床效果满意,笔者感到足三里确实是好穴、验穴、效穴,值得同行进一步探讨研究,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250117山东省济南市精神病院

作者: 李志梅 孙晓丹 张雅军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