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2期中医中药

乌梅丸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笔者在脾胃病临床专科门诊中,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川椒。经多方求医和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3讨论肠道易激综合征,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约占消化道疾病门诊量的33。...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在脾胃病临床专科门诊中,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男36例,女20例;发病与情绪忧郁有关40例,有心悸、乏力、潮热、多汗、失眠等心肾不交症状16例。临床均以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川椒。加减法:脏寒腹痛加吴茱萸、肉桂;中满呃逆加丁香、砂仁;脾虚湿盛加苍术、陈皮;心肾不交桂枝易肉桂;邪热内陷去桂枝、干姜;大便燥结加火麻仁、杏仁。用法:每日1剂,开水煎煮,分早、中、晚3次服,15日为1个疗程。忌食生、冷、辛、滑食物,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
   
  1.3 疗效标准 按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每日1~2次,量正常且成形,大便常规无异常,半年以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大便常规基本正常,半年内复发1~2次;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1.4 结果 治愈43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6%。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教师。2002年12月25日就诊。反复腹痛、肠鸣、腹泻6年余,每日次数达5次以上。每遇情绪激动时发作更为频繁。曾做全消化道钡餐、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大便常规正常,有时可发现少许白细胞、食物残渣和脂肪球,肝功能正常。经多方求医和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症见精神忧郁,形体消瘦,体倦乏力,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舌质红,苔微黄而腻,脉弦细而滑。遂投乌梅15g,细辛3g,干姜10g,黄连12g,附片(先煎)12g,当归12g,黄柏12g,肉桂10g,生晒参15g,苍术12g,陈皮12g,川椒10粒,3剂煎服。第4天复诊时,自述大便次数减少到每日3次。效不改方,继服原方半月,大便恢复到每日1~2次,追访至今未复发。
    
  3 讨论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约占消化道疾病门诊量的33.3%。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属中医“肠郁”、“泄泻”、“腹痛”、“便秘”,“痢疾”等范畴。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中医“脾藏意”、“肝主疏泄”、“忧思伤脾”、“木郁乘土”等传统理论表明,祖国医学所称的气机,要受到肝疏泄功能的支配,而疏泄功能除直接参加消化活动外,还兼有调整消化系统的生理作用,管制消化系统的神经—体液功能的一部分。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气不舒,疏泄失常,肝强脾弱,木乘土位所致的肝脾不和、脾虚失运、湿热夹寒。乌梅丸组方旨在酸苦辛甘合用,寒热同治,调和肝脾,气血兼顾,以桂、附、姜、椒温脏寒,调气机;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乌梅涩肠和液。药证相符,调治得宜,故获良效。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408313重庆市垫江县鹤游中心卫生院
   
       408300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作者: 项庄勇朱本文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