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2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分泌缺乏症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缺乏者,一般单用中药、针灸或西药治疗即可获效,疗效不佳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较好疗效。1一般资料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治疗28例产后乳汁缺乏症患者。乳汁不足18例,乳汁全无10例,经中西医药联合治疗1个疗程(7天)乳汁分泌正常20例,乳汁分泌增多6例,无效2例。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

点击显示 收起

  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缺乏者,一般单用中药、针灸或西药治疗即可获效,疗效不佳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治疗28例产后乳汁缺乏症患者。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行剖宫产19例,顺产9例;乳汁不足18例,乳汁全无10例,经中西医药联合治疗1个疗程(7天)乳汁分泌正常20例,乳汁分泌增多6例,无效2例。

  1.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2.1 气血两虚型 对产后失血过多、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弱无力的气血两虚者,应以补气活血、健脾通络的通乳丹加减:黄芪30g,党参15g,当归20g,麦冬10g,白术10g,茯苓15g,通草6g,桔梗10g,甘草6g。对食少、胃纳不佳者去麦冬加砂仁6g,谷芽15g;睡眠欠佳、心悸多梦者去黄芪加牡蛎30g,夜交藤15g,合欢花10g;产后恶露未尽,间有小腹疼痛加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2g、川芎9g。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2.2 肝郁气滞型 产后抑郁寡欢、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两乳胀痛、乳汁稀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的肝郁气滞者,施以疏肝理气、通络下乳的下乳通泉汤加减:柴胡9g,青皮6g,白芍12g,当归10g,川芎6g,熟地12g,桔梗6g,通草6g,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0g,甘草6g。对胸胁闷窜痛、腹胀纳差者加桔叶6g,蒺藜9g;烦躁易怒、口苦目赤、小便黄者加夏枯草12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3 西药治疗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有阻滞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拮抗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垂体催乳素分泌的作用,每日3次,每次20mg,连服7天,可使血中催乳素值升高3~8倍,乳量增多。
   
  1.4 针灸疗法 平补平泻针刺膻中、乳根,配以少泽、天宗、合谷穴。气血两虚者配脾俞、胃俞,用灸法;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针刺。每日针灸1次,连续7天。
    
  2 讨论

  产后乳汁缺乏症是产妇常见病症,临床上中医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和肝气郁滞两型。气血虚弱型,发病机制是素体气血虚弱。因产时失血耗气,气血亏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化乳,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肝郁气滞型,发病机理为素性抑郁或产后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缺乳。
    
  多年来,笔者以此辨证论治,总有效率92.8%。对产后无合并症的单纯性乳汁缺乏患者,仍主张单用中药治疗,以减少中西药联合应用给产妇及婴幼儿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264503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卫生院 

作者: 姜庆兰 于梅瑜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