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4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置换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临床资料本组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5岁、69岁,均为摔伤所致,采用陶瓷头人工全髋关节。2围手术期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置换人工关节顾虑多,心里不踏实。...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置换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临床资料

  本组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5岁、69岁,均为摔伤所致,采用陶瓷头人工全髋关节。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宣教

  2.1.1  心理护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置换人工关节顾虑多,心里不踏实。多数患者术后不敢活动,怕疼痛、担心伤口裂开、假体松动,应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体康复训练。故手术前更应注意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

  2.1.2  术前肢体功能准备  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止假体脱位应采取的体位,可平卧或半卧位,但患髋屈曲<45°,不能侧卧,患肢保持中立位,外展30°,两腿间放置外展架或厚枕,必要时准备防旋鞋,将患者安排在有拉手的病床,双手吊住拉环,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使整个身体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脉速、血压下降等,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2.2.2  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伤口均留置引流管,应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被扭曲、折叠,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如引流量多呈鲜血性应警惕术后大出血的发生。引流管术后48h拔出。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  肢体深静脉血栓监护  患者术后抬高患肢,患肢下垫软枕抬高15~20cm,直至患者可以下地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3天起为患者进行被动功能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

  2.2.4  功能锻炼  术后要积极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锻炼时将引流管夹闭,防止引流液逆流而引起感染。术后患肢保持中立位,外展10°~15°,脚尖向上,两腿间放置软枕。协助患者翻身时,让患者两腿夹住软枕。术后第1天,帮助其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运动,取半卧或平卧位,但患髋屈曲应<45°,不能侧卧。术后3周病情平稳后,开始离床功能锻炼。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着地,再拄双拐站立。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不负重,应有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

  2.2.5  饮食  术后应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防止因卧床而引起便秘,戒烟、酒。

  2.2.6  出院指导  卧位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应<90°,不可盘腿或架二郎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行走由双拐—单拐—弃拐,避免屈髋下蹲。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裤时应先患侧后健侧,穿袜应伸髋屈膝;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应使用手杖,这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向周围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和各种侧方压力。

  作者单位: 553001 贵州六盘水,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编辑:夏  露)

作者: 王志玲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