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4期

中药汤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35例,并与西医保守治疗组27例对照。结果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上,中医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结论在西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方法  临床观察35例,并与西医保守治疗组27例对照。

  结果  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上,中医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在西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其发病中,又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随着腹部手术的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呈上升趋势[1],在治疗上,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我院2004年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2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后者5例,胃大部切除、肠切除术后者17例,胆囊切除术后者3例,脾切除术后者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者7例。

  1.2  诊断标准  具有腹部手术史;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腹部局限性压痛,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调;腹部立位X线平片见肠腔充气扩张,可见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液气平面;排除绞窄性肠梗阻。

  1.3  方剂组成  桃仁20g,枳实20g,厚朴20g,陈皮10g,木香5g,生大黄30g,芒硝20g,加减使用,水煎制成汤剂。

  1.4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组)。(1)一般治疗:全部病例给予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呕吐者给予持续胃肠减压,无呕吐者不予持续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2)分组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山莨菪碱针剂20mg静脉滴注及α-糜蛋白酶针剂8mg肌注,每天1次;治疗组则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采用口服或者自胃管注入和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方法,口服汤剂100ml或者自胃管注入后夹闭胃管40~60min,每天4~6次;中药100ml灌肠后保留30min左右,每天3次,5天为1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1.0处理,运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消化功能完全恢复,进半流质饮食3天无不适,正常排便;好转:腹痛缓解,呕吐消失,腹部稍胀,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腹部X线透视仍见肠腔积液,肠管扩张并见气液平面,转手术治疗。

  2.2  治疗结果  观察两组消化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在肛门排气、胃管拔除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早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一般指标的比较情况

  注: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治疗结果

  注: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肠梗阻分类中以手术后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随着腹部手术的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关格”、“肠结”,其病理机制主要是气滞、血瘀、虫积、食积、寒凝、热郁、湿阻等致病因素的作用造成肠腑功能失常、通降失司、全身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痛、吐、胀、闭是其四大症状。中医学认为,六腑为“传化之腑”,其功能“泻而不藏”,以通降下行为顺,以滞塞上逆而为病,故通里攻下是本病的治疗大法。方中桃仁润肠通便;木香行气止痛,消食健胃利肠;芒硝软坚泻下,清热解毒,刺激肠管蠕动排便;大黄攻下积滞、泻火解毒、清肠通便逐淤,利胆促进消化,并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加强肠管浆膜面的纤维蛋白的吸收,从而防止粘连形成;厚朴行气化湿,大黄及厚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2],减少肠道细菌感染。枳实通腑行气,与厚朴均有消痞除满、破气散结的功效。据研究,枳实既能通过调节小肠平滑肌钙离子浓度,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作用,又可兴奋胃肠,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性增加[3],从而促进肛门排气、排便,且能升压改善休克状态下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本组临床资料表明: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或者自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取得良好疗效,在胃肠道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这是由于中药自胃管注入后直接作用于梗阻肠管的近端,另一方面保留灌肠直接作用于梗阻肠管的远端,增加了药物吸收面积,从而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此法治疗宜早不宜迟。

  中药治疗肠梗阻有其独到之处,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到,此类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有时在短时间内病情急转直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判断有无肠绞窄和肠坏死,如梗阻症状加重,腹痛拒按,并可扪及肿块或者出现腹膜炎表现时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如伴有持续高热,脉压缩小,血压下降或经治疗虽然腹痛缓解,但患者神志淡漠或烦躁,常常为肠管坏死的先兆,凡此类患者都应及时中转为手术治疗。

  中药汤剂在西医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各种并发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单纯西医治疗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韦绪怀.中西医临床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73.

  2  贺志光.中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65-183.

  3  毕庆和,杨德治,应崇智,等.枳实对小肠电活动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1991,6(1):39.

  作者单位: 650031 云南昆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与甲状腺外科(△硕士研究生)

  (编辑:江  枫)

作者: 魏晓岗,罗华友,赵海剑△,田 衍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