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5期

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其康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通常当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患者和亲人很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在一段时间内会处于痛苦乃至死亡威胁的阴影里。这对于患者及亲友来说,都是一个沉重打击。虽然此时每个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极不相同,但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认识癌症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设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除患者对......

点击显示 收起

    通常当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患者和亲人很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在一段时间内会处于痛苦乃至死亡威胁的阴影里。这对于患者及亲友来说,都是一个沉重打击。虽然此时每个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极不相同,但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认识癌症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设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调动患者和亲友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作斗争,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是极其重要的。

   1  患者心理障碍的表现

   1.1  焦虑  大部分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不安。这一心理反应可能会伴随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乃至治疗结束后。患者忧心忡忡、高度紧张,常有心悸、失眠、出汗、口干等临床症状。

   1.2  抑郁  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对毒副反应难以承受或治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复发转移时,面对残酷的现实,患者和亲人会表现出悲伤、情绪低落、自信心丧失、忧郁、绝望,有些患者甚至拒食或产生自杀倾向。

   1.3  愤怒  当一个人突然被确诊为癌症时,他面临的巨大打击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他常常会怨天尤人,把愤怒发泄到亲属或医护人员身上。当别人以友好、同情的态度询问、解释或做护理时,他会怒目而视,或背对别人不予理睬,或大吼大叫,口出狂言,被发泄的对象既可能是亲友也可能是医护人员或旁观者。

   1.4  其他  固执、敏感、多疑,自我专注性格的患者可出现多疑;性格内向的患者可有寂寞感;有些患者长期卧床,不愿活动;有些患者主诉很多而客观体征很少,这些在临床上都可见到。

   2  不同病程阶段心理障碍的特点

   癌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由于年龄、职业、病种和病期不同,心理活动有一定差别。确认癌症前,患者处于过度的警觉状态,关心各项检查结果,担心患癌症以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一旦确诊,患者会愤怒、抑郁、怀疑诊断的准确性,认为必死无疑,拒绝治疗或抱侥幸心理,当开始治疗时,患者因害怕疼痛或死亡,对治疗的毒副反应恐惧,过多的担心,有时会出现幻觉、妄想;治疗后的患者常担心复发,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常常伴随着他们;一旦肿瘤复发或病情恶化,患者情绪极不稳定,失望和绝望。显然,只有根据不同病程阶段心理障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  不同年龄的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

   肿瘤患者的年龄不同,心理反应亦有很大差异。青年患者,他们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面对即将面临的痛苦甚至死亡,患者和亲属都无法接受。在受到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患者常表现为愤怒、抗拒、强烈的抵触情绪,部分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和轻生的念头。但大部分患者还是迫切盼望疾病痊愈。

   中年患者的家庭负担重,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一般都既是家中的顶梁柱,又是单位的工作骨干。面对蒸蒸日上的事业和肩负的责任,他们有很高的求生欲望。这类患者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经验,比较通情达理,初时都能冷静理智地面对现实。但是有时这些患者情绪也不稳定,精神也很脆弱,一旦治疗效果不佳,他们很容易变得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老年患者一般都子孙满堂,家中亦无经济负担,大多无后顾之忧,情绪较为稳定,多能积极配合治疗。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不同,有些人不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状况,对医生确定的治疗方案不能接受,或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或者担心治疗花费太多为儿女增加负担,宁死也不治疗。这些心理反应在老年肿瘤患者中较普遍。

   4  心理康复的重要性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甚至部分癌症患者都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国外,癌症患者已能够从书店里买到癌症患者心理自助指南类书籍。心理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部分已在临床普及。

   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癌症的治疗与康复。许多研究结果发现癌症的突然复发和突然死亡与突发的生活事件及因此而引起的负性情绪有关。国内有学者对杭州市的抗癌明星进行研究,以中晚期癌症患者存活5年以上、重返工作岗位、积极参加俱乐部活动等为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癌明星在身心状态、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症诸方面都好于普通癌症患者。对北京市抗癌明星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他们的共同之处,即都接受过完整的正规治疗;他们持有乐观精神;他们都有良好的小环境如家庭和睦、亲友同事关心等。上述2个调查实例说明心理因素在癌症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较长,在此期间,心理指导尤其重要。国外学者研究了一组转移性乳癌患者,包括化疗患者和不愿意接受化疗的患者,她们分别被随机安排在接受和不接受心理治疗组。结果发现,不论单独做化疗的患者或单独做心理治疗的患者都比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长,而其中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是既接受化疗又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这充分证明心身同治的综合效应。美国学者对一组转移性乳癌患者进行历时1年的集体心理治疗随机对照研究,心理治疗组包括常规治疗、1周1次的支持治疗和自我催眠控制疼痛训练;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结果发现,心理治疗组患者表现出更少的情绪障碍,更少的惊恐反应,抱怨疼痛的患者减少一半。更为可喜的是,10年随访结果表明,参与集体心理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是后者的1倍。显然,心理治疗是肿瘤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

   5  癌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基本方法

   肿瘤患者的心理康复是要在医护人员、家庭人员、社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的。

   5.1  医护人员在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  医护人员在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医护人员最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的特征。医生在为癌症患者设计整体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心理康复内容,针对病程不同阶段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医护人员对癌症患者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和信心,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医生必须不厌其烦地向患者和其亲人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患者和亲友应注意的问题。因此说医护人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你只有让患者和其亲友心悦诚服,解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他们才能安心和放心地治疗,达到最好疗效。

   5.2  家庭人员在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从患病开始,亲属往往最了解疾病发展经过和患者的痛苦,也为患者分担着痛苦和忧愁。亲属应成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在住院期间,亲属应与医护人员联系,细心学习一些日常护理知识。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继续进行正确的护理,包括对所带药品的服用方法和用量,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特别要注意学会精神心理学护理,重视语言的作用,给予患者以良性刺激,鼓励求生意志,减轻烦恼、恐惧、焦虑和悲观情绪,引导患者适当运动等。使患者在这温暖的环境中得到充分休息,以利于康复。

   5.3  社会环境在肿瘤患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  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周围人群对患者的态度会影响到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患癌症后,有些人表现为否认,有些人表现为抗争,有些人表现为无助或绝望,周围人如何对待他们是个重要问题。对那些否认自己患癌症的患者,医务人员不仅要设法使他们认识到疾病是存在的,而且也是可能治愈的。对于那些对疾病有抗争精神的人,周围人群应配合医务人员,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主动配合医生完成规范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效果。对于那些无助或绝望的患者,不但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而且要给予物质上资助,使其充分认识到亲朋好友、单位同事都在尽力帮助他战胜病魔,使他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有可能使一部分无助或绝望的癌症患者得以新生。

   6  肿瘤患者心理行为干预

   心理行为干预可分为教育性干预和治疗性干预。教育性干预是指让患者了解病情以及治疗和预后的有关内容,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适应和准备。教育性干预最适宜于那部分已知道病情的患者,要让他们知道一部分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对那些尚不清楚自己病情而心理压力较大者,应采用先治疗一段时间,如肿瘤明显缩小再告诉患者,以客观实际情况说明肿瘤是可以治疗且有可能治愈,这样患者和家属就更有信心,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还有一些属于绝望型患者,他们知识层次低,经济条件差,一旦得知自己患癌症,拒绝接受任何治疗,消极等待病魔逐渐吞噬自己,或寻求自杀以求永远逃避现实。对这部分患者干脆采取破釜沉舟的策略。因为隐瞒病情并不起积极作用,他们会以各种手段调查病情,一旦发现被欺骗,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和更深的失望。因此,直接告知其病情和预后,使其面对死亡的威胁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正视客观现实,为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亲人而积极治疗,以求生的希望支撑自己战胜疾病。

   治疗性干预是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或技术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曾观察了百忧解在癌症患者中的作用,发现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服用该药3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对疾病的认识改观,与医生配合的积极性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也相应提高。也可采用认识-行为治疗干预,使患者认识疾病发展的内在规律,治疗过程中易于发生的毒副反应和应对策略,这样患者就能顺利完成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采用组织癌症患者联谊会,把以前治愈的癌症患者组织起来,定期组织活动,让康复的患者告诉新患者自己最初的感受,思想斗争过程,战胜疾病的艰难路程,使新患者从中受到启发,受到鼓舞,建立征服癌症的信心。

   对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采用何种形式、何时开始、多长时间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能千篇一律。因为大部分患者一经确诊就会出现心理障碍,而有些患者是在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失败后出现心理障碍,所以适时介入很重要。心理行为干预的时间以解决问题为原则,达到预期效果,如改善了不良情绪,改善了自我认识,增强了自信心以及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即是达到了目的。


  作者单位: 210007 江苏南京,南京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医院

     (编辑:建  伟)

作者: 徐永平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