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5期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慢性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可因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带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个别有不同程度的苔癣样变,具有局限性,边缘亦较清楚,有明显的瘙痒,常呈阵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可因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带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个别有不同程度的苔癣样变,具有局限性,边缘亦较清楚,有明显的瘙痒,常呈阵发。是多种内外激发因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皮肤病患者。近年来我院皮肤科利用穴位封闭治疗慢性湿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14~72岁,平均43岁;病程1~20年。对照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3~71岁,平均42岁,病程1~15年。患者以反复发作的患部皮肤增厚,浸润、色素沉着,表面粗糙,皲裂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78例均为手、足、小腿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转移因子2粒,每日2次,富马酸酮替芬片1mg,每日2次,外用干芙美软膏,维生素B1 200mg,穴位注射。步骤:定好穴位,消毒皮肤后用7号针头注射器进针约1.5cm左右,捻针有酸胀得气感,回抽无回血即可分别平均注射于双侧曲池、足三里、三阴焦。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2~3个月无复发者停药,半年后随访。对照组:无穴位注射,口服及外用药物同治疗组,用药2个月。半年后随访。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无新发皮损,无瘙痒症状;显效:皮损消退>60%,无新发皮损,或有轻度瘙痒;无效:皮损消退<30%或无变化,有新发皮损或加重现象,瘙痒明显。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65.2%),显效13例(28.3%),无效3例(6.5%),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4例(12.5%),有效13例(40.6%),无效15例(469%),总有效率5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慢性湿疹为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多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利用口服药物与穴位注射既起到调节免疫,又起到调理各脏器的作用,三阴焦为肝、脾,肾三经之脉气交相贯通之处针刺三阴交可达三阴并调,三穴共用,可使气机畅通,则病自愈。临床观察显示,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情迅速好转,皮损逐渐消退,症状消失。但停药追踪观察半年疗效稳定,复发率低。综上所述,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临床可用。

  作者单位: 255300 山东淄博,淄博市中医院

    (编辑:一  凡)


 

作者: 赵随英,王爱勤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