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8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简称功血[1]。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的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出血。临床药物治疗有2种,一种为西医的雌、孕激素治疗,一种为中医中药调理。现就如何运用中成药及西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即崩漏,按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3个年龄段作简要介绍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简称功血[1]。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的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出血。中医定义为崩漏。临床药物治疗有2种,一种为西医的雌、孕激素治疗,一种为中医中药调理。雌孕激素用药得当,立竿见影。但存在潜在风险和用药局限。中医中药对妇科疾病具有标本兼治的肯定疗效,但用药前须辨清病证的基本属性,即寒、热、虚、实。西医大夫在选择中药时不免有盲目性。现就如何运用中成药及西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即崩漏,按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3个年龄段作简要介绍如下。

  1  病例选择

  (1)治疗前常规行血常规、超声及妇科检查(已婚者),除外血液系统盆腔及外生殖系统疾病,除外不全流产;(2)要了解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功能;(3)了解全身疾病史,要除外肝病、甲亢、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4)超声检查子宫内膜,了解其厚度、回声及其形态的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评价。正常子宫内膜厚度上限为1.0cm,绝经后期子宫内膜厚度>0.5cm应视为异常,须除外可疑病变再做药物调理[2]。

  2  病证及治疗

  2.1  青春期功血  临床常见症状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等。由于少女肾气稚弱,尚未充实,天癸初至,血海不充,冲任失调而致月经不调。西医理论认为性腺发育尚不完善,激素水平不足而致月经不调。故治疗不宜使用激素,恐其产生抑制和依赖作用,另有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的报道。应该通过加强营养,非经期体育锻炼及精神心理调整。药物治疗可选用当归片,物美价廉,适用于青春期月经不调诸证。对于出血量多及淋漓不净者,加服生脉饮及三七血伤宁止血。前者气阴双补,后者益气止血。

  2.2  育龄期功血

  2.2.1  西医病因  临床常见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前者由于体内孕激素分泌不足,致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患者不易受孕或易流产。后者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致经期延长,长达9~10天,出血量多。

  2.2.2  西医治疗  急性出血首选诊断性刮宫,止血迅速又有助于明确诊断。药物治疗临床常用孕激素,如妇康片、妇宁片、安宫黄体酮等治疗,其剂量按流血量多少而定。若阴道出血淋漓不断,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在1.0cm左右,简便的方法是口服安宫黄体酮2mg,每日3次,共3~5天,停药后2~3天出现撤退性出血。

  对于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应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的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栓,致Budd-Chiari综合征的危险性增加。若短期酌情使用激素治疗,血止后改用中药调理较为安全。

  2.2.3  中医中药分型治疗  (1)脾肾阳虚:表现为经期延长,量少或多,血色淡红,平时白带多,质稀,不孕,性欲淡漠,倦怠,腰酸膝软,纳少便溏,面白肢冷,舌淡胖,苔薄白,脉细而弱。治疗:平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中成药选用全鹿丸,健脾温肾调经。亦可用人参归脾丸加金匮肾气丸。(2)肝肾阴虚:表现为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质黏血块,淋漓不净,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急躁易怒,舌红,脉沉细数等虚热表现(此证相似于西医的黄体功能不全,西医临床有明显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表现)。治疗:中成药左归丸或知柏地黄丸加宫血宁。宫血宁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治标,血止停药;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除虚烦治本。(3)肝郁脾虚: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经前乳胀,痛经,少腹胀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弦。治疗:用加味逍遥丸疏肝解郁健脾养血。(4)肾虚肝郁:询问病史,近期情志不遂,肝气不疏。月经表现为周期不定,经期延长,量少或多,淋漓不净,经前乳胀,经期腰酸腹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肾虚”一词在中医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到西医临床,通过妇科检查发现,中医的腰酸即可由阴道炎导致的急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导致的宫颈肥大局部压迫或宫颈炎症自身刺激,以及盆腔炎等刺激,反映到腰骶神经,出现以腰骶处酸痛为主的症状。炎症累及子宫内膜,可出现月经淋漓不净。病人平时白带异常。治疗:中成药治疗,用内补丸和逍遥丸。若经前即有下腹坠胀、腰酸、白带多异味等症状,宜抗菌消炎,调经止血。用药:甲硝唑加千金片加加味逍遥丸加云南白药等。云南白药有化瘀止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血止停药。月经干净,针对阴道、宫颈、盆腔等炎症具体治疗。

  2.3  更年期功血  其机制与青春期功血相似,均属激素水平不足,只是一个为发育不完善,一个为功能衰退。在治疗上,更年期功血应以减少经量为原则,急性期出血首选诊断性刮宫,然后再用药物调理。更年期妇女血液黏稠度增加,栓塞风险加大,使用激素治疗更应谨慎。中药调理则相对安全又可标本兼治。辨证施治:(1)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量多或淋漓不净,经色鲜红,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四肢麻木,心悸少眠,大便干燥,小便热赤,舌红脉细数。治疗:西医治疗,近期诊刮无可疑病变,可酌情使用妇康片等迅速止血。中成药用知柏地黄丸加宫血宁,平时服用更年安等。(2)脾肾阳虚:表现为月经量少或多,淋漓不净,血色淡,贫血貌,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无力。治疗:中成药治疗,用生脉饮+人参归脾丸+金匮肾气丸,平时加强营养,保暖避寒。

  3  保健

  从女性各个时期来看,可谓是终生缺钙。从西医的分子学角度讲Ca2+为凝血因子之一,在凝血过程中起激活剂作用,缺钙与女性经期出血量多及各年龄段症状相关。高钙饮食及不同时期特殊补钙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34,336.

  2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330.

  作者单位: 102488 北京,北京房山区妇幼保健院

  (编辑:丁  薇)

作者: 金利婷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