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9期

小陷胸汤治愈蛔厥1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蛔厥是蛔虫上窜胆胃而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根据病史及四诊所见,诊为蛔厥,收住院,患者要求中药治疗。方取小陷胸汤加减以散心下结滞,另用乌梅丸制蛔定痛。...

点击显示 收起

    蛔厥是蛔虫上窜胆胃而致。以反复发作的脘腹部剧烈疼痛难忍、辗转反侧、呻吟不止,甚则晕厥为特征,临床少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4岁,农妇。2002年6月11日就诊。患者曾有吐蛔病史,经常脘腹部剧烈疼痛难忍,反复发作,痛止如常人。曾服用过乌梅丸,开始服用时疼痛能缓解,其后效果渐差。此次发病脘腹部剧烈疼痛难忍,患者一会抱腹屈膝,伏卧床上,一会辗转反侧,大汗淋漓,呻吟不止,气短难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晕厥数次,伴见寒战高热,呕恶不能进食3天。患者神志尚清,以手势代言,示脘腹痛不可近。上腹部膨隆,形体较瘦,唇舌青紫,脉沉紧。根据病史及四诊所见,诊为蛔厥,收住院,患者要求中药治疗。此证为邪滞中脘,痞满结痛。治当消痞散结,安蛔止痛。方取小陷胸汤加减以散心下结滞,另用乌梅丸制蛔定痛。药用瓜蒌20g,法夏30g,炙甘草10g,黄柏15g,花椒10g,嘱急煎2次混合,分4次即日服下,另加乌梅丸(成药)18g顿服。2002年6月12日查房:患者自述服药后入夜脘腹疼痛缓解,至2002年6月12日晨未发,呕吐也明显缓解,欲食但不敢进。然服药未遵医嘱,汤丸药量均减半,有鉴于此,当日未给予处方药。2002年6月13日查房:患者脘腹疼痛,呕吐又发,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唇舌青紫,脉沉紧。考虑到前方对证,病情复发,乃因患者擅减药量所致。故仍以原方加入乌梅丸18g,首剂服法同前,余按常规煎服,另配乌梅丸,每次9g,2次/d。2002年6月14日查房:患者自述脘腹疼痛锐减,疼痛自脘、胁下移致脐周。腹中饥饿,已进米粥。2002年6月15日查房:患者自述腹痛已止,能进普食。2002年6月16日查房:患者已下床活动,宛如常人。因急于回家料理农事,要求出院,嘱余药2剂带回继服,以兹巩固。其后随访1年余未再发作。

  2  讨论

  本例辨证实属蛔虫上窜胆胃而致蛔厥。因为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胆善通降。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不仅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而且还影响胃的降浊功能。蛔虫上窜胆胃,邪滞中脘,使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脾胃不能正常升清降浊,不能正常的运化和受纳。肝胆瘀滞,瘀滞则不通,不通则痛。故患者出现脘腹部剧痛难忍,呕吐不能进食,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唇舌青紫,脉沉紧,甚则晕厥等症状。其病位偏高,病势危急。患者以前服乌梅丸本属对证,其后效果渐差,乃病势增而药量不增,病位有变,而治法依然之过。笔者虽用乌梅丸调其寒热,制蛔定痛,但以小陷胸汤为主方加减。方中瓜蒌、法夏理气散结,降逆止呕,黄柏苦寒清热;花椒辛能安蛔,止呕止痛;炙甘草调和脾胃,诸药配伍以散心下结滞。小陷胸汤本为《伤寒论》治痰热互结,胸中满痛之方。明代许宏《金镜内台方议》云:“又治心下结痛、气喘闷者”,竟于本证相吻合,用之因取捷效。笔者体会临床上不可拘于一方一证,前贤所谓“方随证转”,诚为经验之谈。

  作者单位: 151100 黑龙江肇东,肇东市中医院中医内科

  (编辑:魏  冉)

作者: 刘清霞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