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0期

复合性溃疡63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复合性溃疡的临床综合情况。方法总结分析63例复合性溃疡在临床症状、X线检查、内镜、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合性溃疡占全部消化性溃疡的3。7%,其症状多类似胃溃疡,出血发生率在30%~5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复合性溃疡的临床综合情况。方法  总结分析63例复合性溃疡在临床症状、X线检查、内镜、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复合性溃疡占全部消化性溃疡的3.3%~7.7%,其症状多类似胃溃疡,出血发生率在30%~50%;内镜下溃疡形态无显著区别,其内镜检出率为1.8%,比文献报道高,诊断符合率95.1%;内科治疗近期治愈率为51%,有效率93.9%。结论  复合性溃疡经检查均排除恶变的可能,因此内科治疗应为首选。
   
  【关键词】  复合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我院1999~2004年期间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检出消化性溃疡(PU)798例,其中复合性溃疡(CU)63例,占同期PU总数的7.9%(63/798)。现将本组病例资料结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经内镜及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其中63例CU均排除恶变之可能。63例CU中男56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8∶1,年龄14~67岁,平均34.5岁,40岁以下占59%。病程1~37年,平均6.9年,半数病例病程在5年以上。

  1.2  临床症状  有典型胃溃疡(GU)疼痛性质与疼痛规律31例(49.2%),有典型十二指肠溃疡(DU)疼痛者17例(27.0%),无规律性疼痛者15例(23.8%)。主诉有慢性间歇性上腹部疼痛者55例(87.3%),主诉或病史有呕血和(或)黑便者32例(50.8%),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者15例(23.8%),以恶心、呕吐为主诉者5例,有急腹症表现(穿孔)者1例。病史中其他常见症状有反酸33例,嗳气35例,恶心、呕吐15例,食欲减退30例,消瘦28例。

  1.3  X线检查  63例CU中48例距胃镜检查前1个月内行X线钡餐透视,诊断结果与胃镜检查完全符合8例(16.7%),部分符合(X线仅提示有胃或十二指肠一个部位的溃疡)25例(52.1%),完全不符合(X线漏诊)者15例(31.3%)。

  1.4  内镜检查  (1)溃疡部位:63例CU中GU有71个病灶,分布于幽门管13例,窦部12个,胃角39个,体部6个,胃底1个,其中多数在小弯侧(50个)。DU有67个病灶,其中球部前壁34个,后壁7个,小弯20个,大弯5个,降部1个。(2)溃疡大小:GU直径0.5~1.9cm者62个,2.0~2.9cm 7个,>3.0cm 2个。DU多数(60个)直径<1.0cm,>1.0cm者仅7个。(3)溃疡形态与分期:GU以圆形或椭圆形者多见(61个),其次是不规则形、梭形或线形,处于活动期者58个,愈合期10个,瘢痕期3个。DU形态也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31个),其次为不规则形(18个)、霜斑样(12个)、线形(6个);活动期42个,愈合期12个,瘢痕期17个。(4)幽门形态:63例中幽门明显狭窄者30例(47.6%),伴胆汁反流者43例(68.3%)。(5)并发症:63例中伴浅表性胃炎(CSG)者27例,萎缩性胃炎(CAG)15例,浅表性萎缩性胃炎9例,胃糜烂8例,疣状胃炎1例,巨大胃黏膜肥厚症1例,食管炎2例。(6)内镜下漏诊5例,其中3例DU漏诊,2例GU漏诊,后经手术确诊。

  1.5  活检及细胞学检查  对63例GU病灶及其附近黏膜进行活检,结果:符合溃疡31例(49.2%),CAG 14例(22.2%),肠化生3例,不典型增生6例;15例同时做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结果均为十二指肠炎;49例同时做印片、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20例为核异质。

  1.6  治疗与转归  63例中34例在内科住院治疗,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1例在门诊治疗,其余12例或资料不全或失访,上述有随访治疗资料的病例(51例)中无一例死亡。在内科治疗的45例中,治疗使用雷尼替丁者12例,结果治愈10例,好转2例;用甲氰咪胍者10例,治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用中药者16例,治愈9例,好转7例;用乐胃片(含铋剂)和痢特灵联合治疗7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以上各组使用的药物剂量按常规给予,疗程均为4~6周,各组药物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讨论

  复合性溃疡系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消化性溃疡。文献报道本病的内镜检出率为0.1%,占全部的3.3%~7.0%。男性多见,年龄分布与GU相似。由于活动性GU多于活动性DU,其症状多类似胃溃疡,出血发生率在30%~50%,比一般PU发生率高。内镜下溃疡的形态特征与一般PU无显著区别。本组63例的内镜检出率为1.8%,比文献报道高,其他临床特征与文献基本一致。

  CU的发病机制:CU中的GU大多继发于DU,因其幽门狭窄的发生率较单纯GU或DU均显著增高。90%以上的患者先有DU,后继发GU,仅5%~8%的患者GU发生先于DU。从病例资料分析看,本组支持文献报道的CU发生机制的一些观点。因此,笔者认为CU的发生不管是先有DU或是GU,由于溃疡反复发作,可导致幽门狭窄或功能紊乱,而引起胃排空障碍和胃潴留,刺激胃动素释放增加和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发生GU或DU。说明幽门功能紊乱和狭窄在CU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CU的分期:一般认为活动性GU多于活动性DU。本组71个GU病灶处于活动期者58个(81.7%),67个DU病灶处于活动期者41个(61.2%),二者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支持上述看法。但按年龄组比较,本组50岁以上患者GU处于活动期为90.0%(18/20),DU处于活动期为60.0%(12/20),与50岁以下组(82%、57.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CU的恶变率:文献指出CU中的GU多数是良性,比单纯GU的恶变率低得多。本组资料统计结果支持文献的看法,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内镜诊断:国内报道内镜对CU的诊断符合率为83.3%,低于对单纯性GU或DU的符合率。本组63例中,诊断符合率为92.1%。

  治疗与转归:文献指出CU由于病情顽固,并发症发生率高,仅30%的病人对内科治疗反应良好,强调外科治疗。本组34例在内科住院观察治疗,近期治愈率为51%,有效率95.9%。因此,我们的印象是尽管CU的并发症较多,其内科近期疗效比一般消化性溃疡并不逊色,临床治疗原则似仍以内科治疗为首选。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 214527 江苏靖江,靖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作者: 陆丽霞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