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1期

五味子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口服五味子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口服五味子汤;对照组45例口服氯雷他定,均1次/d,连服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14%,对照组为51.11%;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1.95%,对照组为58.33%。结论  五味子汤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  五味子汤;荨麻疹;慢性
  
  为进一步探讨五味子汤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1999年10月~200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15例患者进行五味子汤治疗的临床观察和疗效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临床诊断符合慢性荨麻疹[1],病程在12周以上,年龄≥14岁;在1个月内未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组胺药物,1周内未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无其他脏器疾病,未在哺乳期和妊娠期内,同时能遵医嘱按时服药者。以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

  1.2  药物与方法  治疗组服用中药五味子汤:五味子15g,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5g,防风15g,白芍15g,桂枝9g,甘草5g,生姜5g,大枣4枚,1剂/d,水煎2次,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进行疗效评定。

  1.3  症状评估方法  采用文献[2]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各评分1次,临床主、客观症状观察项目包括瘙痒、红斑、风团大小和数目、睡眠情况,皮肤划痕征,伴发腹痛情况,按0~3级标准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整体疗效按疗效指数以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标准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进步: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5  不良反应观察  用药前后分别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不适反应,并做记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两组治疗4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8.60,P<0.01)。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  (略)

  2.2  远期疗效  停药3个月后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痊愈患者,治疗组41例痊愈者中9例复发,复发率为21.95%;对照组12例痊愈者中7例复发,复发率为58.3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3,P<0.05)。

  2.3  安全性评估  治疗组服药早期出现轻度腹痛、腹泻4例,胃部不适、恶心者3例,数天后症状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嗜睡1例,食欲增加2例,心慌、心悸1例,头晕、全身乏力1例。两组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过敏性疾病。氯雷他定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具有高效、长效、无中枢镇静作用和无抗胆碱能作用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但由于近10几年来陆续报道有关新一代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3],如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加之其治疗慢性荨麻疹远期疗效欠佳、复发率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认为[4]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或因平素体弱、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或因皮损反复发作、气血损耗;加之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营卫不和而发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笔者用五味子汤以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益气、固表、扶阳、温中散寒;以防风、桂枝温经通脉,散寒止痒;用五味子性味酸敛,配白芍敛阴和营,调和营卫,同时制约方中桂、姜类发散太过之不足;配玉屏风散补卫实表,培本固元,表固则邪不可干,风邪难侵;党参与黄芪伍用,以增强补气卫外之功,现代医学认为二者具有调节免疫功能[1];甘草益气兼调诸药。全方以调护卫阳以御虚风,补养营阴以和血脉。营卫调、气血和,故风寒难犯。两组资料表明,五味子汤治疗风寒束表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口服氯雷他定组。因此,五味子汤具有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8.

  2  孙建方,胡兹嘉,刘训荃,等.仙特敏治疗38例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2):130-131.

  3  Lindquist M,Edward IR.Risks of non-sedating antihistamines.Lancet,1997,349(9061):1322.

  4  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05-206.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 222006 江苏连云港,连云港长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作者: 沙龙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