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308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科自1987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在提高治愈率、控制复发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做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08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陈全光《中国医学现代临床研究荟萃》丹毒诊断标准。将入选病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治疗两组。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自1987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在提高治愈率、控制复发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做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8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陈全光《中国医学现代临床研究荟萃》丹毒诊断标准。将入选病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治疗两组。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治疗,共153例,男77例,女76例;年龄16~65岁,平均(45.0±10)岁;病程1~15天,平均(8±2)天。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共155例,其中男80例,女75例;年龄18~83岁,平均(45.0±11.5)岁;病程1~15天,平均(8±3)天。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抗生素用青霉素G钠40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药(8±2)天,如仍留局部症状可继续上述治疗5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抗革兰阳性球菌类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沙星药物),同时局部给予50%硫酸镁温热湿敷,外敷时间与用抗生素相同。治疗组:除抗生素同甲组外改用草药紫花地丁、蒲公英按1∶1剂量捣烂局部外敷,每日1次,每次两味新鲜草药分量≥50g,患处面积大者可随症加量,疗程同使用抗生素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血常规,并随访3年。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医学现代临床研究荟萃》丹毒疗效标准。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下肢红肿消退或皮损基本消除,体征消失,血常规正常;有效:全身症状消失,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局部体征明显减轻,已无红肿、压痛感,但活动、劳累后仍感局部小腿不适,有疲劳乏力感;无效:症状、体征、血常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复发:随访3年内出现临床症状者。

  1.4  结果  对照组:153例,9天治愈124例,14天治愈142例,有效11例。随访1年内复发75例;治疗组155例,9天治愈131例,14天治愈148例,有效7例,随访1年复发14例,复发患者均按治疗组治疗方法给予治疗。两组治愈有效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Ridit分析(χ2=17.85,P<0.01),两组复发例数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u=9.05,P<0.01)。乙组西药加中草药外敷较甲组有明显的治愈高及复发率低的效果。

  2  讨论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皮肤或黏膜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临床特点:具有好发于小腿皮肤,常有皮肤擦伤或脚癣病史,发病突然,恶寒战颤,高烧可达39℃~40℃,伴有头痛、呕吐、食欲减退症状,但亦有非典型的临床表现,近十几年临床所见有半数均为局部症状。局部灼热肿痛,皮肤鲜红如丹,边界清晰,稍高出皮面,硬的结节,形状不规则,压之褪色,去压后复原,且迅速向外蔓延时中心部分颜色稍退,略呈棕黄色。有少数表面起水疱,很少化脓和坏死。下肢反复在原处发作,皮肤粗糙变厚,最后形成橡皮腿。

  中医认为丹毒是由于血分郁热,郁于肌肤,外感风湿毒热之邪或因皮肤损伤,毒邪乘隙而入所致。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而紫花地丁与蒲公英不但单味药有此作用,且把两者结合来用有相乘之功效,清热解毒,疮疔消,结肿散,疗效特别明显。改用中草药,发挥中草药的长处,标本兼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之法,不但治标且治本,较单纯西医疗法,不仅缩短了疗程(P<0.01),且复发率也明显降低(u=9.05,P<0.01),且此两味中草药既经济又来源方便,提倡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100083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门诊部
 
  (编辑:李建伟)

作者: 陈涛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