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2期

改良子宫切除术75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6年6月~2005年6月,共施行改良子宫切除术75例,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44例,全子宫切除术3l例,现将全子宫切除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妇科检查:子宫最小如2个月孕,最大如6个月孕(宫底脐上一指)。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1例为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性过度增生(如6个月孕),1例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仅浸润到......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6年6月~2005年6月,共施行改良子宫切除术75例,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44例,全子宫切除术3l例,现将全子宫切除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表现:31例患者,其中2例绝经5年,1例绝经1年,余28例患者均为月经量增多,量约300~500ml,经期延长10~15天,伴腰骶部胀痛,其中11例失血性贫血,血红蛋白60~90g。妇科检查:子宫最小如2个月孕,最大如6个月孕(宫底脐上一指)。31例患者均为经产妇。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1例为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性过度增生(如6个月孕),1例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仅浸润到肌层,双附件及宫颈无转移,术后随访4年无特殊情况。2例为绝经5年以上,因反复阴道流血而手术,其余17例均为混合性肌瘤。

  1.2  手术方法  在阔韧带最薄处用止血钳钝性分离、造口,然后张开钳尖,分离阔韧带疏松组织,钳夹切断缝扎输卵管峡部至造口处,如要切除附件,则钳夹切断缝扎骨盆漏斗韧带至造口处,横弧形剪开子宫膀胱腹膜,下推膀胱至宫颈处,钝性分离宫旁疏松组织及骶主韧带,充分暴露子宫血管,垂直钳夹切断单扎子宫血管,造血管蒂。同法处理对侧,于子宫前穹隆处切开一小口,横行剪除子宫。注意避开子宫血管蒂,以免误伤子宫血管引起大出血。阴道残端常规用碘酒、酒精消毒后,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1号丝线间断加固3~5针,用7号丝线缝合两侧骶韧带打结,然后从左侧附件用7号丝线串拢至右侧附件打结拉拢,并与骶韧带线相打结,有利于后腹膜伤口愈合。

  1.3  手术后处理  常规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青霉素以及对症支持疗法5~7日。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本组手术时间最长2h 10min,最短1h 20min,平均1h 40min,与以前方法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30~50min。

  2.2  住院时间  10~20天。

  2.3  伤口愈合情况  29例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

  2.4  术后随访  患者无一例感腰骶部胀痛,无阴道残端愈合不良。

  3  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过去一般采用是先钳夹切断子宫圆韧带,从圆韧带破口处逐步分离至子宫血管,处理子宫血管后,接着钳夹骶主韧带,切除子宫后常规缝合阴道残端,连续缝合后腹膜,笔者体会到过去全子宫切除术时间比较长,手术后随访患者感腰骶部胀痛,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后更为明显,改良全子宫切除术中没有切断骶主韧带,只是钝性分离且缝合阴道残端后又把两侧骶韧带缝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增加了盆底的支撑能力,使之重体力劳动后不感腰骶部胀痛,因为腹膜组织的愈合效果特别好,所以从左侧附件处串拢至右侧附件处,并与骶韧带线相打结后,后腹膜伤口一般在24h左右基本愈合,改良全子宫切除术即“4钳子”、“2针”,第1~2钳子为钳夹输卵管峡部至造口处,第3~4把钳子为处理两侧子宫动脉血管;第1针是指骶韧带缝合1针,左侧附件串拢至右侧附件为第2针。本术式优点:(1)操作简便,术中不易误伤输尿管;(2)手术时间相对短;(3)预防术后并发症,特别是面对贫困山区的病员,既要经济,又要保证手术质量,加之术后患者都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因此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625306 四川汉源,汉源县大树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编辑:魏  冉)

 

作者: 赵琼芳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