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2期

CT导向下的腹腔囊肿经皮穿刺的硬化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CT导向下经皮穿刺术是随着CT的普及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肝、腹腔等实质脏器囊肿治疗的新方法。CT扫描过程主要是选取定位片,进行定位穿刺,抽吸囊液,最后注入硬化剂。我院对12例腹腔内囊肿患者进行了在CT导向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方法依患者病变部位不同,取仰卧或俯卧位,先......

点击显示 收起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术是随着CT的普及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肝、腹腔等实质脏器囊肿治疗的新方法。CT扫描过程主要是选取定位片,进行定位穿刺,抽吸囊液,最后注入硬化剂。我院对12例腹腔内囊肿患者进行了在CT导向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依患者病变部位不同,取仰卧或俯卧位,先对病灶行全CT扫描,以确定最佳进针层面和靶点,然后重叠扫描并加以校正。经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局麻后,在已确定的最佳进针点对病灶靶点进行穿刺并加以确认。尽量抽净囊液后根据抽出囊液总量的25%计算出所需注射入囊内的硬化剂,对囊肿行注射硬化治疗。为保证硬化剂与囊壁充分接触,患者应适当变换体位,20min后抽出硬化剂。最后,对大病灶可再注入5~10cm无水乙醇并加以保留。术后观察60min,如无特殊不适,病人即可离去,然后每月复查1次B超。随访6~7个月,以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  我们采用张氏所定肾囊肿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疗效的4级标准,将12例划分如下,无明显变化1例;Ⅰ级:表示囊肿较治疗缩小1/3,共2例;Ⅱ级:表示囊肿缩小1/3~2/3,共5例;Ⅲ级:表示囊肿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共4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2%。

  2.2  并发症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几小时内出现饮酒感,再无其他不适,3例患者注射硬化剂后出现局部疼痛,但可以忍受,上述症状均在24h内消失。

  3  讨论

  以前肝、肾等腹腔内囊肿多数由手术治疗,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各大医院不断尝试在B超、CT导向下行肝、肾等囊肿的注射硬化治疗,我院于1997年起开展此项工作,对12例腹腔内囊肿进行硬化治疗并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此12例患者注射的硬化剂均为无水乙醇,无水乙醇对囊肿细胞有凝固坏死、沉淀和脱水作用,从而破坏细胞起收敛作用,使组织坏死,上皮细胞失去分泌作用,达到囊肿收敛、缩小、消失。硬化剂用量按抽出囊液总量的25%计算,在穿刺时首先选好病灶靶点,既要考虑到囊肿的重力作用,又要注意到囊肿缩小时的向心性回缩,因此靶点应位于囊肿的中心偏下部位。在穿刺过程中,应适当改变患者体位,目的在于在注射硬化剂前尽量抽净囊液,使硬化剂与囊壁充分接触,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抽取囊液要慢,过快对于特大囊肿,会因腹内压骤降患者有不适感。注射无水乙醇时,要特别缓慢,以减少无水乙醇沿针道外溢的机会。

  CT导向下腹腔内疾患的穿刺硬化治疗是一种崭新而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方法,确保好的治疗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硬化剂尽可能按要求用足,以免因硬化剂经囊液稀释,失去硬化作用。(2)穿刺靶位点位于囊肿的中心偏下,且要穿过少许正常器官组织,这样有利于穿刺的固定、囊液的抽取干净和防止硬化剂针道外溢。(3)对于较大的囊肿在抽出硬化剂后再注射一定量的硬化剂加以保留,有助于防止囊肿的复发。(4)对抽出的囊液应仔细观察,如发现色泽稠度等异常,应立即送病理,以便进一步确诊,指导治疗。

  作者单位: 010300 内蒙古准格尔旗,准格尔旗中心医院放射科
 
  (编辑:丁  薇)

作者: 吴淑芳张桂琴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