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2期

中药散剂治疗小儿缺锌症30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小儿缺锌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探索中药治疗小儿缺锌症的疗效,我们从2002年5月~2005年4月对300例小儿缺锌症的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和中西药对比治疗,发现中药治疗小儿缺锌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中药治疗组192例,西药对照组108例。2治疗方法对300例患儿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每一证型分为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人体内含有多种元素,除去碳、氢、氧、氮以外的元素称为矿物质,包括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0.01%以下的矿物质称为微量元素。现代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的代谢与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小儿缺锌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探索中药治疗小儿缺锌症的疗效,我们从2002年5月~2005年4月对300例小儿缺锌症的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和中西药对比治疗,发现中药治疗小儿缺锌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被观察的300例患儿均为门诊患者,女112例,男18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4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中药治疗组192例,西药对照组108例。

  1.2  治疗方法  对300例患儿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每一证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中药和西药治疗。

  1.2.1  治疗组  我们将患儿辨证分为以下3型进行治疗:(1)乳食壅滞:表现为伤乳则不欲吮乳,口中乳酸味,腹胀不行,大便酸臭。伤食则不思饮食,腹部胀痛,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弦滑,指纹多见紫滞。本证为乳食壅滞,损伤脾胃,治法以消食导滞,选用越鞠散和胃苓散为主治疗,如形体较瘦弱,宜消中兼补的加用白术散。(2)痰湿滋生:表现为形体虚胖或瘦弱,面色黄白,经常呕吐痰涎,厌食,便溏,舌苔白腻,脉滞滑,指纹常淡红。此证为脾虚痰湿内生之证,治宜健脾燥湿化痰,用二陈散加白术散为主治疗。(3)脾胃虚弱:表现为面色苍白,形体瘦弱,神倦乏力,不思乳食,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淡红。此为脾胃虚弱,引起厌食之证,治宜益气健脾和中,选用健脾散、增食2号为主;如脾胃虚寒,手足冷,大便不化的可加理中散以温中散寒。

  以上各种中药散剂均是我院自制浓缩免煎颗粒剂,根据患儿疾病的辨证分型2种或3种配合在一起应用,剂量以1个月患儿各0.2~0.5g为计算,逐月上增,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疗程1个月。

  1.2.2  对照组  经化验血锌明显低于正常者,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及口服葡萄糖酸锌片剂,每日3次,疗程1个月。

  2  结果

  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血锌化验值>11.5μmol/L,评为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血锌化验值在10~11μmol/L之间,评为有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血锌化验值<10μmol/L评为见效,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  例(略)

  3  讨论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小儿食欲不振甚至不思饮食,日久精神疲惫,体重减轻,抗病力弱,为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实属中医厌食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锌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激素代谢、细胞膜的稳定、抗氧化作用关系非常密切。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本病与后天之本脾胃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治疗上以调理脾胃之主,如我们所用的几种中药散剂均起到了消食导滞,温化痰湿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培元,调理脾胃的功效。

  经临床观察来看,中药散剂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对治疗小儿缺锌症有较好的效果,其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本散剂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一般连续服用1个月左右,血锌化验明显增高,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可见中药在治疗小儿缺锌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李翠萍支萍李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