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3期

电针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的次数、持续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击休克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的大鼠模型,通过电针内关穴的不同时间、次数的心肌,用光镜、电镜的手段观察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证明电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效果好。结论电针内关穴反复多次,才能帮助坏死中心区周围受伤心肌细胞的不断修复,从而缩小坏死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的次数、持续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击休克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的大鼠模型,通过电针内关穴的不同时间、次数的心肌,用光镜、电镜的手段观察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证明电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效果好。结论  电针内关穴反复多次,才能帮助坏死中心区周围受伤心肌细胞的不断修复,从而缩小坏死面积;反之,对心肌细胞的恢复愈合不利。

    【关键词】  针灸疗法;治疗效果;心肌缺血;穴,内关

      据有关临床文献报道,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疗效,可是在抢救心肌梗死过程中,临床医生采用针刺存在顾虑,为进一步验证针刺效果,研究如何提高针刺治疗效果,以使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善[1~4]。本实验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影响的形态学变化,并研究针刺的次数,持续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重200~230g。

    1.2  造模及分组

    1.2.1  分组  随机分为电针1、2组,对照1、2组,共4组,每组10只。

    1.2.2  造模  对照组用220V电击休克,立即皮下注入异丙肾上腺素(简称异丙)3mg/kg,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每天重复1次。第三天对照组1在电击给予异丙后2h处死,对照组2在电击给予异丙后6h处死。针刺组条件同对照组,每次给予异丙后5min开始电击内关穴,针刺组1每隔15min,电针15min,反复进行,给予异丙后2h内共电针10次;针刺组2在给异丙后2h处理同针刺组1,后4h延长为每隔1h电针15min,给异丙后6h内共针7次。第三天针刺组1电击给予异丙后2h(针完4次)处死,针刺组2在电击给予异丙后6h(针完7次)处死。

    1.3  方法与取材  将大鼠捆绑在自制大鼠固定架上,用国产wq-10b多用穴位探测治疗仪,模拟人体内关穴位探测,探到穴位后用12mm不锈钢毫针与皮肤垂直刺入双侧穴位,毫针进针深度约6mm,连接治疗仪,刺激强度用间断波,频率15次/s,电压2.4V,此时大鼠全身伴随频率而出现抖动,并有嘶叫声。断头处死,取出心脏在左室前壁同一部位,取出2mm×4mm的组织块,分别置10%甲醛溶液和2.5%戊二醛溶液中,做光镜、电镜切片观察。

    1.4  标本制备  常规石蜡切片每隔3片取1片,每例标本取10张切片,与对照组切片同时放在同一张载玻片上染色,减免误差。采用酸性复红甲基绿色法[5]可显示不同程度的早期坏死心肌,坏死心肌呈红色,正常心肌呈绿色。电镜采用常规epon812包埋法。Lkb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枸橼酸铅双重电子染色,在jem100cxⅡ型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心肌损伤程度  在10倍光镜下观察,根据坏死的心肌细胞的多少分为5级。Ⅰ级:整个切片上只有少量散在红色坏死斑点(坏死心肌细胞);Ⅱ级:有较多的散在红色坏死斑点,有些部位密集成若干红色坏死区,但坏死面积少于切片总面积的1/4;Ⅲ级:有较多的坏死区,约占切片总面积1/4~1/3;Ⅳ级:坏死区占切片总面积1/3~2/3;Ⅴ级:坏死区融合成大片,超过切片总面积的2/3以上。

    电针组Ⅰ、Ⅱ级占多数,而对照组Ⅳ、Ⅴ级占多数,说明电针能减轻心肌缺血性坏死。电针组2(针7次,持续6h)和电针组1(针4次,持续2h)相差悬殊,电针组2损伤轻,明显优于电针组1,说明电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效果好,见表1。表1  心肌损伤程度分级表

    2.2  坏死心肌细胞计数  在40倍光镜下观察,每例标本10张切片顺序抽取1、3、5、7、9等5张切片,每片随机观察50个视野,计数坏死心肌细胞。电针组与对照组各20例标本,共观察5000个视野,取均值对比。结果表明电针组每视野坏死心肌细胞均值明显少于对照组。电针组2坏死心肌细胞值明显少于电针组1,见表2。表2  坏死心肌细胞计数表 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照组比电针组心肌细胞坏死的严重,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在电击给异丙后因缺血缺氧而受损的心肌,如不能电针内关穴就不能自行修复,它们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进行性坏死。进一步让电针时间延长比电针时间缩短效果好的原因,绝不是自然恢复,而是由于电针刺激的作用。

    2.3  心肌细胞坏死程度的分析  用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坏死心肌细胞呈红色,但在观察中发现坏死程度有差异,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坏死:心肌细胞出现许多均匀的粉红色小点;中度坏死:心肌细胞内粉红色小点融合成2~3个颜色较浓的红色斑块;重度坏死:红色斑块融合成一片浓染的大红色坏死灶,在横切面上充满了整个肌细胞,由于肌原纤维变性、断裂、浓染的红色坏死灶往往并不占据细胞全长。电针组心肌细胞轻度坏死占多数,中度和重度坏死较少,而对照组心肌细胞中度和重度坏死占绝大多数,电针组2明显好于电针组1,前者中度和重度坏死明显少于后者。见表3。 表3  坏死心肌细胞程度计数表

    2.4  超微结构变化  对照组Z线模糊肌节消失,肌丝间隙增宽,排列紊乱,有的部位肌丝明显断裂、溶解,出现许多空白区。电针组Z线轮廓清晰,肌丝较完整,仅局部有少量肌丝排列紊乱和间隙增宽现象。对照组线粒体基质凝集,形成黑色绒球状,嵴膜融合、溶解,出现许多空白区。电针组线粒体嵴比较密集完整,嵴膜清晰。说明针刺能使线粒体嵴的缺氧变化有明显改善,并减轻肌丝的损伤。电针组2比电针组1损伤轻,如电针组1肌丝排列紊乱,间隙增宽现象较多,个别部位还可见到肌丝断裂现象,而电针组2 Z线清晰肌丝排列整齐。电针组1线粒体嵴损伤较重,可见嵴膜融合、溶解现象,而电针组2线粒体嵴较完整。说明电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3  讨论

    由于心壁内毛细血管分布不均,故血管稀疏处坏死心肌细胞多,在坏死心肌细胞,这些受伤细胞有着共同之处。本实验说明电针可作为治疗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针内关穴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损伤[6~8]。现有的资料只能肯定针刺对心绞痛、心肌梗死有效,但怎样提高电针对心肌梗死的疗效尚无报道。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过程中针刺的次数、持续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效果好。实验提示我们,当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必须坚持反复电针刺激才能帮助坏死中心区周围受伤心肌细胞的不断修复,缩小坏死面积。反之,对心肌细胞的恢复愈后不利。本文对抢救心肌梗死过程中怎样提高电针疗效,提供了一个线索和病理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铁明.针刺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形态学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325.

    2  明彩荣.电针“足三里”穴区深筋膜肥大细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针刺研究,2000,4(1):51.

    3  孟兢壁.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在心功能状态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79,(4):218.

    4  毕力格.针刺治疗心绞痛140例临床观察.第二界全国针灸针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1984,2.

    5  李传杰.针刺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左心功能影响.第二界全国针灸针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1984,5.

    6  杨绍美.针刺内关穴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第二界全国针灸针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1984,6.

    7  孟兢壁.针刺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时冠脉流量的影响.中国针灸,1982,2(2):22.

    8  杨友泌.针刺对电休克异丙肾引起心肌损伤的病理组织观察.中国针灸,1982,2(2):40.

   作者单位: 1 110032 辽宁沈阳,辽宁中医学院显微形态实验室

    2 110032 辽宁沈阳,辽宁中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林剑雷)

作者: 明彩荣,张丽红,刘海英,李 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