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16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多层螺旋CT的问世,特别是近年出现的16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快、范围大、薄层厚、高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其在动脉造影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笔者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经过手术或做过传统DSA的主动脉CT造影的25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2CT检查方法使用西门子S......

点击显示 收起

  多层螺旋CT的问世,特别是近年出现的16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快、范围大、薄层厚、高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其在动脉造影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笔者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经手术或做过传统DSA的主动脉CT造影的25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34~87岁,平均64岁。

    1.2  CT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扫描机,工作站为Navigator及Wizard。扫描条件:120kV,140mA,准直器宽度0.75mm,重建层厚1mm,床速13.5mm/r,卷积函数30f。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mg/ml),总量100~120ml,流速3.5~4ml/s。使用bolus tracing(对比剂示踪)技术,CT值100HU触发自动扫描。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仿真内镜(CTVE)等多种重建,结合轴位图像,进行分析观察。

    2  结果

    25例均获满意效果,其中夹层动脉瘤11例,主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5例,主动脉炎3例。10例经手术证实,15例经DSA证实。各种重建方法对不同病变显示情况,见表1。表1  不同病变重建方法显示情况

    3  讨论

    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较其他影像学方法优势在于无创检查,患者易接受、操作简便快捷,除个别过敏反应外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16层螺旋CT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全部主动脉及主要分支扫描,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同时观察主动脉管腔内外病变,如病灶大小、形态、范围、血管壁厚度、钙化、附壁血栓、周围结构等。病变显示直观、立体、动态[1]。MPR是二维断面图像重组成新的二维图像,呈现冠状、矢状及各种必要斜位图像。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但立体结构显示欠佳。MIP是由最大密度投影重建而成,最易于显示钙化。CPR沿不同方向血管走行重建图像,使其在同一平面显示,VRT通过阈值设定,根据各组织成分比例进行像素分类的不同密度和色彩显示,利于显示血管相互重叠和扭曲区域的复杂解剖关系,立体感强、图像逼真,但人为影响因素较大。CTVE模拟纤维内镜所见,较好显示腔内结构、阈值及仿真内镜直径和观察距离等影响病灶显示[2]。多种重建方法综合利用,相互补充,可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的各种解剖关系。夹层动脉瘤在MPR、MIP图像显示夹层范围、内膜片形态、附壁血栓、血管分支受累情况等,CTVE可显示夹层动脉瘤破口。主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在任意角度VRT显示空间关系具有极大优越性,MPR、MIP可显示动脉瘤位置、瘤体、瘤颈及附壁血栓等。主动脉炎在各方位CPR、MPR、MIP显示管壁增厚、狭窄。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由于扫描速度快、范围大、分辨率高,加上强大后处理功能,使主动脉各种病变能有效显示,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

    【参考文献】

    1  崔立明,韩萍.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8):691-694.

    2  邱建国,孙益芳.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3):301-305.

     作者单位: 071051 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二医院CT室

   (编辑:杨  熠)

作者: 裴强,高坤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