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糖尿病患者18例血糖控制不佳的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虽然降糖药物繁多,胰岛素制剂和工艺不断改进,但血糖的控制仍然有时不理想,其中因素很多,现将笔者进修期间18例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虽然降糖药物繁多,胰岛素制剂和工艺不断改进,但血糖的控制仍然有时不理想,其中因素很多,现将笔者进修期间18例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17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6岁,皆符合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新标准;病程2~7年不等,皆无严重的糖尿病眼、肾、足的并发症。治疗方法各例不定相同。

    1.2  观察与结果  1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胰岛素泵故障,患者病程5年,一直用胰岛素泵治疗,病情稳定,因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行胰岛素静脉泵治疗,病情很快控制,但换用自己的胰岛素泵治疗时,血糖控制不佳,而用医院备用泵时血糖控制良好,考虑为胰岛素泵故障,联系厂家进行校正后,血糖控制良好出院。1例患者为早上空腹血糖高,但胰岛素抵抗不严重,观察凌晨有低血糖情况,考虑为Somogyi效应,调整夜间及睡前的胰岛素用量后,血糖控制良好。1例女性患者,血糖容易波动,查尿中有白细胞和细菌超标,虽无尿路刺激症状,仍考虑为泌尿系感染,行抗炎治疗后,血糖稳定。1例患者用诺和灵30R早晚2次的方式,1年后,中餐血糖控制不佳,加用拜糖平后血糖稳定。3例患者用达美康+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查胰岛B细胞功能尚可,改为3餐时用诺和龙,睡前用中效胰岛素后血糖稳定。3例患者长期用诺和龙或达美康等促泌剂及配合其他治疗,病程5~7年,血糖控制不佳,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查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故改为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4例患者为饮食控制不佳,有进3餐量超标的,有晚上出去夜宵的,有早餐多放芝麻酱的,经改善饮食习惯后血糖得到控制。4例患者为平时血糖监测的不够,无症状不查血糖,药物得不到及时调整,等有症状多已发生了糖尿病酮症。

    2  讨论

    糖代谢是多系统参与、多激素调节的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影响因素众多,特别是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则更复杂。除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种类药物的影响,“黎明现象”,药物的失效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时的影响。因此作为临床医生要思路开阔,考虑全面,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是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延缓胰岛B细胞的衰竭,减少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是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甚至部分1型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胰岛B细胞暂时恢复,可以不用胰岛素即“糖尿病蜜月期”。但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使用率很低,一方面与患者的经济条件和对激素的恐惧有关,另一方面与我们的宣传教育不够有很大关系。我们应该教育患者进行饮食疗法、体育锻炼以及自我监测:有条件的经常监测血糖条件,条件差点的可以监测尿糖、尿酮体,每周监测一个全天的血糖,戒掉不良习惯,同时培养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正确理念。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治疗率和治疗后的血糖控制率都很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今后糖尿病的发病率还会进一步地提高,如何提高全民的防病治病意识和寻找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我们医务人员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单位: 435100 湖北大冶,大冶市人民医院内2科

  (编辑:陆  淼)

作者: 程国强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