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颞浅筋膜与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1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科于2001年4月~2005年4月采用颞浅筋膜与下鼻甲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12例。穿孔原因:鼻中隔手术并发穿孔8例,鼻中隔激光止血术后2例,不明原因2例。穿孔部位:软骨部9例,骨部1例,骨与软骨联合部2例。穿孔最长直径1。...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2001年4月~2005年4月采用颞浅筋膜与下鼻甲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12例。观察8个月~4年,效果良好,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8~58岁,病程9个月~3年;穿孔原因:鼻中隔手术并发穿孔8例,鼻中隔激光止血术后2例,不明原因2例。穿孔部位:软骨部9例,骨部1例,骨与软骨联合部2例。穿孔最长直径1.2~1.5cm 8例,1.5~2.0cm 3例,2.0cm以上1例,鼻腔未见明显炎症及肉芽,全身无急慢性疾病。

    1.2  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1周每日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次,鱼腥草滴鼻剂滴鼻每日4次。手术步骤:局麻下于一侧耳后切口取颞浅筋膜,根据鼻中隔穿孔形状,估计筋膜直径大于穿孔直径1cm,修剪平整、均匀,勿形成穿孔,厚约0.1cm,展平,95%酒精浸泡5min,庆大霉素浸湿备用。缝合耳后切口,包扎。

    患者取仰卧位,在内镜下,1%丁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棉片行双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在穿孔边缘以尖刀切除穿孔边缘黏膜,并以剥离器于粘骨(软骨)膜下分离至距穿孔边缘约1cm,切除软骨或骨边缘0.3~0.5cm,将备用颞浅筋膜根据穿孔大小及形状修剪成形,其直径大于穿孔直径0.8~1cm,采取夹层法封补于穿孔部位,并于上、下、前、后各用4-0丝线缝合1针固定。于下鼻甲内侧缘离穿孔最近区取球拍状带蒂黏膜瓣,一侧黏膜瓣蒂留在穿孔后缘附近,另一侧蒂留在穿孔前缘附近。黏膜瓣头端面积不小于穿孔面积的2/3。翻转黏膜瓣,将其最大限度与移植于穿孔部位的筋膜贴合,边缘用无损伤缝合线与鼻中隔黏膜缝合3~5针固定。明胶海绵浸庆大霉素贴于鼻中隔面,双侧鼻腔在单层四环素凡士林纱袋内碘仿纱条轻加压填塞鼻腔。注意保护黏膜瓣蒂,静脉应用抗生素1周。术后第5天开始逐渐抽出碘仿纱条,第8天全部抽出。观察双侧黏膜瓣颜色淡红,颞浅筋膜无坏死穿孔,无异常分泌物。以后每日以48万u庆大霉素+温生理盐水500ml鼻腔冲洗2次。术后2周切断黏膜瓣蒂至平整。3~8周见黏膜瓣边缘与鼻中隔穿孔边缘黏膜生长光滑。若有少许肉芽生长,可用眼科剪修平。

    1.3  结果  本组12例观察8个月~4年穿孔无复发。

    2  结论

    鼻中隔穿孔多由术后并发、外伤、特殊感染、化学性物质腐蚀所引起。穿孔范围较大的修补成败关键在于血管床有丰富的血供和足够面积的移植片。本文采用自体颞浅筋膜与双下鼻甲带蒂黏膜瓣在内镜下修补鼻中隔大穿孔,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无异体材料的排异反应,手术易于操作,成功率高,适用于鼻中隔大、中型以上穿孔的修补。

   
    作者单位: 441001 湖北襄樊,襄樊市襄阳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编辑:田  雨)

作者: 张礼来,任长雪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