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7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血栓形成1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占全部静脉血栓的多数。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2月~2003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45。2治疗方法1。...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占全部静脉血栓的多数。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5年2月~2003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45.2岁,病程在1周内6例,1~3周4例,大于3周2例;阻塞血管部位:下肢深静脉7例,髂静脉3例,下腔静脉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  逐瘀通栓汤:方药组成:川牛膝30g,玄参15g,赤芍15g,地龙10g,水蛭10g,土鳖虫10g,虻虫10g,金银花30g,黄柏12g,汉防己12g,生黄芪20g;随证加减:若瘀滞日久,久病必虚加党参15g,白术12g;热甚红肿者加紫花地丁15g,败酱草15g;水肿甚加赤小豆20g,生薏仁30g,泽泻10g;瘀血重者加三棱10g,莪术10g,制穿山甲10g;痛甚加制乳香10g,没药6g,白芍15g。水煎服,每日1剂。

  1.2.2  西医治疗  将抗栓酶-3 1.5~4u加入5%葡萄糖液200ml中选择受阻静脉远端血管,每日静脉滴注1次,连续14天为1个疗程,过程间歇5天,重复第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判断疗效。抗栓酶-3的用药量根据凝血酶原时间适当调整,使凝血酶原时间能保持在正常对照的1.5~2倍。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与2个疗程后分别做静脉造影或静脉彩色多普勒实时显像(对膝关节以上静脉血栓形成者用此显像法可以代替静脉造影)以判断阻塞静脉血栓内大小变化。对血栓无变化者要根据患者阻塞远端水肿、胀痛等表现是否改善而判断治疗后阻塞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状况和血液回流状况。痊愈: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显效:血管截面积减少50%以上;有效:血管截面积减少50%以下,阻塞远端水肿、胀痛明显或消失;无效:血栓面积无改变,侧支循环未建立,阻塞远端水肿、胀痛无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在治疗前和2个疗程后分别做血液流变学1次,观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各指标均数(x±s)行t检验,以判断该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  结果

  治疗前与2个疗程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与2个疗程后血液变学指标比较  (略)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因久卧、久坐、产后伤气、手术、外伤等致气血不畅,脉络阻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而成,其关键在于血瘀而络脉不通,因此瘀血阻络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病机。活血通络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通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其中要注意破瘀散结类药物的应用,本类药物以虫类药物为主,其具有较强的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之功效,尤其对于病久瘀阻较重者应用于此类药物明显优于活血化瘀类和养血活血类中药。逐瘀通栓汤的最大特点在于大量虫类药物的运用,据现代药理研究[1],破瘀散结类中药在所有的活血化瘀中药中其在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和抗凝方面作用最强:抗栓酶-3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是诱发t-PA释放,促进纤溶酶生成而溶解血栓;抑制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红细胞沉降,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阻力;改善微循环。本方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总有效率92%。临床实践证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实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筠默.中药药理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3.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047500 山西潞城,潞城市中医院

作者: 刘玉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