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以发展中西医结合为特色 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院中医科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学,为中医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积极地进行探索实践,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该科以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为目标,经过全面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科1995年被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8年定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我院中医科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学,为中医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积极地进行探索实践,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该科以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为目标,经过全面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科1995年被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8年定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示范中医科”,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医肝癌专病中心”和“全军中医内科中心”,2001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肿瘤)重点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全军中医肿瘤研究所。近年来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连续十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1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思路

    1.1  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面对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家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给部队中医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挑战。综合医院内的中医学科怎样发展?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综合医院的中医学科面临着能否生存的考验,我院中医科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中医科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创出一条新的路子,改变现状,推动学科建设,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由于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学科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制定出“三年奠基,五年发展,十年出成果”的学科建设战略目标及实施的方法、措施。通过“三年奠基”,全科每一个医生人人有基金、有责任书,全科有总体目标,个人有落实计划,使学科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1.2  以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为龙头,发展中医专病特色  专病特色的发展是科室建设的龙头,龙头活了,科室整体水平就会水涨船高。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中医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以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为龙头,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即突出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又包含了现代医学先进治疗手段的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的新路子,以提高患者的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从1992年开始的“中药配合TAE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研究,使TAE患者3年生存率提高12个百分点,其成果1999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开始的“中药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研究”,使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由平均2.7个月延长到6.9个月;1997年开始研究的“中药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疗效与肝动脉介入化疗相当,而副作用明显减轻;1997年开始的“酸克糖冲剂治疗统治糖尿病”,降低血糖,减轻症状总有效率86%,并能够减轻血管并发症。同时还开设了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针灸专科、推拿专科和中医美容专科5个专科门诊。形成了“以专科建设带动专病建设,以专病建设推动专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

    1.3  医教研并举,推动学科建设  中医科在实施“三年奠基,五年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专科建设为基石,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方向,创建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同时,带动科研教学同步发展。在医疗科研方面,全科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共8项;完成国家、军队、上海市科研项目共12项,正在承担国家、军队及上海市科研课题15项,获得各类课题资助基金累计近千万元;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编写教材、论著7部;目前,科室有医护人员23人,床位4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左右,床位使用率97.8%,住院病人的中药治疗率达到71%。在教学方面:中医科早在1997年就研制出中医教学多媒体软件。每年平均完成各种本、专科的大班课教学约300学时,人均教学约40学时。在承担外国留学生的培训工作中,所有教员均用英语教学,受到国外留学生的广泛好评。医教研并举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才,人才促科研,科研促临床”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2  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建立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2.1  更新观念,不拘一格选学科带头人  医院的中医药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医药学科带头人的思想认识和学术技术水平。为了适应新形势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医院领导和机关主要选择在吸收和运用知识、转化和应用知识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较强的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在任用方面打破“论资排辈”和“重学历轻能力”的旧习,公开选拔并大胆启用综合素质好、学科技术精、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正是有了这样的学科带头人,才有了中医科今天的发展。对此医院和机关都深深感到:重用一个人才就等于振兴一个学科。

    2.2  注重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建立快车道  要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面对人才竞争激烈的新形态,医院党委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千方百计为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

    2.3  建立勇于创新的人才梯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知识财富的载体,是经济的命脉和竞争的制高点,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永恒动力。为了构筑学科人才建设高地,医院相继启动了两轮学科建设计划,3年1个周期,每年投入1000万元,对全院各有关学科和中青年骨干进行重点资助和培养。为各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提供了“才源”,而对于重点学科建设而言,队伍建设更是根本,重点学科只有形成合理的老、中、青勇于创新的人才梯队,才能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老一辈中医药专家是军队中医药事业的宝贵财富。中医科多年来一直坚持充分发挥老专家临床经验丰富,病例积累多的优势,新老医师之间进行传帮带,把离退休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老专家教授请出来继续为科室建设服务,为学科的发展献计献策,中医科现有返聘人员6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老育新,以老促新”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搭建事业舞台,创建拴心留人环境。要留人,首先是事业留人。能入地者,给予开路;能上天者,给予搭桥,有多大本事给多大的舞台。通过搭建事业舞台,给各级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让他们在工作上有用武之地,生活上无后顾之忧,政治上有理想抱负,归宿上有可靠保证,促使各类人才安心工作,扎根医院,以院为家,积极奉献。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稳定人才队伍。近年来,中医科形成了一支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梯队:在年龄结构上40~47岁的占30%,30~39岁的占40%,30岁以下的占30%,平均年龄达到35.6岁;在职称结构方面高级占40%,中级占30%,初级占30%;学历结构方面博士占22.3%,硕士占33.3%,本科占44.4%。科内一批青年学术骨干逐步崭露头角,在军内外都有一定影响。

    3  抓管理强素质树形象,促进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挡不住的感觉。医院是口碑相传的机构,它总是以一定的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故对医院而言形象尤为重要。稳固、良好的形象会给医院带来潜在的巨大的价值空间。中医科在加强“硬件”建设,靠实力说话的同时,也始终注重“软件”建设,在服从医院大管理的前提下,也注重发挥自身的特色。通过严格落实制度,狠抓各项管理,在增强内在素质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软件”得到加强也促进“硬件”建设的发展,两者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学科的竞争力。

    3.1  注重思想政治建设,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管好人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言行,注意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使全科人员思想认识达到高度集中统一,真正做到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术过硬,确保学科建设规划的正确实施。

    3.2  狠抓党支部自身建设,以率先垂范的行为带好人  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群众树立起标杆:一是做敬业奉献的模范,二是做严于律己的模范。支部一班人学习在先,行动在前,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党支部在带领这支高学历、高知识、高技术、高职称的学科人才队伍中,形成“观点可以不同,看法允许保留,行动必须一致”的管理经验,有效地保证了学科建设发展的方向,保证了个人专业特长的发挥,促进了学术之间的协调发展。

    3.3  落实制度,以严格的标准要求人  为培养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学术水平高、知识面广、有责任心的复合型优秀人才,科领导指导帮助技术骨干明确发展方向,定指标,压任务,在学术上从严要求;科室规定“没有经过内科轮转,没有当过协理医生,没有担任过大班课教学,没有临床研究论文发表的医师没有资格申报主治医师”,在医疗技术上从严要求;在内部管理上,科室规定“科内开会,迟到5 min以上者,当场要说明理由并作自我批评;迟到10 min以上者,按门诊误点处理;会议主持人迟到10 min以上者,到会人员自动解散,一切后果由主持人负责”,从执行制度上从严要求。学科赖于规章制度作保障,全科人员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了风气正、无内耗、人心齐、干劲大、积极向上的良好科风,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 200433 上海,上海长海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杨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