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ACUSON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LEAD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管壁的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及血流量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在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ACUSON 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LEAD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管壁的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及血流量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患者的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及血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能显著改善LEAD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栓通;电针;血流动力学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又称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年来,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人们对本病认识不足,使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治疗,极大地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我科于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同时检测了对LEA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患者均符合WHO(1999)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P2hBG)≥11.1 mmol/L。同时出现下肢凉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下肢动脉显示内膜-中层增厚、硬化、斑块和管腔狭窄者[1]。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糖尿病LEAD的有关诊断标准。(2)保证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非2型糖尿病患者。(2)患者在治疗前通过饮食控制、增加活动量等后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3)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4)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按规定治疗而影响疗效者)。(5)有精神病的患者。(6)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者。(7)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足,甚至需截肢的患者。

  1.4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7~83岁,平均67.8岁;病程1~16年,平均为6.6年。对照组50例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45~84岁,平均为66.1岁;病程1~15年,平均为5.2年。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采用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

  2.1.1  血栓通静脉滴注治疗 

  采用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栓通525 mg,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间隔3日,连续治疗2个疗程。

  2.1.2  电针治疗

  (1)取穴:①胰俞、脾俞;②足三里、三阴交。(2)方法:取①组穴位时,患者俯卧位。用30号1.5寸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0.8~1.0寸;取②组穴位时,患者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1.0寸。上述穴位均用双侧,每日取1组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治疗仪,用疏密波,电流1 mA,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30 min,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日,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用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丁咯地尔150 mg,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日,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

  2.3  服药方法 

  上述两组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75 mg,每日1次;控制血糖采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30R中效胰岛素,每日早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18 u,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12 u。

  3  指标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ACUSON 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L7探头,频率5~10 MHz,由专人操作,检查双侧下肢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的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及血流量,IMT测量3次取平均值,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情况分为正常(<1 mm)光滑、增厚(≥1 mm)粗糙、强回声斑块形成3种。数据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有关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4  指标检测结果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股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股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动脉血管管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血流峰值速度降低,血流量明显增加,但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腘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腘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腘动脉血管管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血流峰值速度降低,血流量明显增加,但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管管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变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峰值速度降低,血流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对照组改善不显著。

  5  讨论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2],其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中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并使动脉壁变硬[3]。由于血液是含有血细胞和胶质等多种成分的液体,而不是理想液体,因此,其血流动力学除与一般流体力学有共同特点外,又有其自己的特点[4]。当动脉硬化、血管内膜斑块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时,其血流动力学就会出现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变小,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血流峰值速度升高和血流量降低。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在本虚的基础上,又有标实存在,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兼有血虚、脾肾两虚、肾阳亏虚;而标实则以瘀血阻络为主,兼杂湿热、寒邪,故在治疗上多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采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及温通经脉的治则。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俞为脾背俞穴,针刺可以健运脾胃,取足三里、三阴交可泻阳明、太阴之湿,针刺足阳明经穴,能使阳明经气血畅、正气得到扶助,使机体功能恢复,微循环改善,减轻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程度,从而起到改善微血管学说引起的症状之功效[5]。配合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的血栓通注射液,共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两组动脉血管管径增大,内膜-中层厚度变薄,血流峰值速度降低,血流量明显增加,表明本法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之功效,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缺血组织,具有解除血液的黏、聚、凝状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6]。

  [参考文献]

  1  徐新春,张慧.芪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2):15.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744-745.

  3  钟学孔.临床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3.

  4  张爱宏,丁汉伦.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病人下肢病变.中华物理学杂志,1992,14(1):28.

  5  张亚平,王晓惠.针药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508.

  6  苏密,江畅,刘秀梅.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1999,(1):34.

  作者单位: 442700 湖北丹江口,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作者: 明西林,肖湘君,张俊波,朱玉玲,戚传菊,朱燕,周俊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