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中药的不良反应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近来,有关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一方面加深了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同时也暴露出目前中药应用及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历史、现状及其成因方面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中药不良反应的历史及现状中药属天然药物的范畴,自古以来,人类以动植物为食物,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来,有关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一方面加深了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同时也暴露出目前中药应用及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历史、现状及其成因方面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中药不良反应的历史及现状

    中药属天然药物的范畴,自古以来,人类以动植物为食物,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而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对人体来说是生疏的异物,加之中药中含有糖类、维生素进入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含有蛋白质、胶质能保护胃黏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且可与有毒成分结合成无毒物,达到清除药物自身和他药毒性及副作用的目的。故其毒性与西药相比较轻,疗效肯定,受中外医药界欢迎。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自己的特点,即中药的副作用大多表现得比较缓和,由于作用的靶器官不专一,常会导致多脏器受损,对于复方中药,其不良反应就更复杂,不合理的配伍可产生增毒作用,产生新的有害物质,甚至数种无毒的药物在使用上因配伍不当也可产生有毒物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药中成药的广泛应用,在获得可喜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出现毒副作用和过敏问题,每年都有不少的中毒和死亡病例报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特别是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中药的特殊性,同时我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造成了现有中成药的说明书上,几乎不列出主要成分的含量,故也就不能标明不良反应,这就使患者在使用上由于不能获得正确指导而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

  2  中药在应用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合理用药难辨别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因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随症加减,经常会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且因药物剂量范围较大,因此在进行中药不良反应因果关系时很难判断是否为合理用药。

  2.2  量效关系不合理 

  量效关系是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多样,往往作用于多个靶点,多环节,部分中药量效关系不明确,而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川芎小剂量使用时可引起子宫收缩、心脏兴奋,而大剂量使用时,则抑制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因此许多中药不适合简单的量效关系评价方法。

  2.3  药物质量难判断 

  药物不良反应定义的前提是合格药品,而中药品种复杂,基源混乱,不同品种的质量很难统一标准,既使同一品种产地、生长年限、采摘时间、同药部位、炮制加工储存条件等也会影响药材质量,即使有国家的质量标准,也很难真正控制其内在的质量。

  2.4  用药疗程长 

  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慢而持久,慢性病人易长期服用,所以易造成有些中药成分慢性蓄积,随之而产生不良反应。

  2.5  配伍禁忌 

  药有药性,食有食性,两性相悖则不利于病人,因此服用中药常有饮食禁忌。如调理脾胃成分的药物忌油腻,消肿理气成分的药应忌豆类。而有些中药的说明书中很少标有配伍禁忌,致使造成了产生毒素的不良反应。

  2.6  中药的成分复杂 

  在很多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几乎没有厂家列出药品主要成分的含量,也没有标明不良反应。而服用中药的大多数病人往往是慢性病人,在服用中药的同时,还会服用其他药品,这些药品很可能含有所服中药内的成分,或者与所含成分相悖,长期应用即可造成或产生不良反应。

    目前国际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展迅速,而我国目前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步不久,我们应当借鉴国外资料,注意同国际接轨,进一步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从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 157000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吕荣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