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仲景经方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体现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仲景经方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体现(pdf)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指位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过程部位的肿瘤,均为实体瘤,恶性居多数,最多见的是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世界范围而言,消化道肿瘤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约占全部肿瘤的30%左右,在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发病及死亡率占50......

点击显示 收起

 仲景经方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体现 (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指位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过程部位的肿瘤,均为实体瘤,恶性居多数,最多见的是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世界范围而言,消化道肿瘤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约占全部肿瘤的30%左右,在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发病及死亡率占50%以上。我国恶性肿瘤总死亡率水平较世界水平略低,而消化道肿瘤死亡率却高出近1倍,可见消化道肿瘤对我国居民危害之巨[1]。目前,消化道肿瘤治疗多以化疗为主,化疗毒副作用主要有呕吐、腹泻、便秘等,中医作为中国的一门传统医学,在消化道肿瘤治疗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方剂等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其所著经典医籍《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其中所载之方剂205首,即所谓“经方”是也。这里仅就仲景经方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做一简介。

    1  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1.1  减轻呕吐  大半夏汤方(《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胃癌、贲门癌等恶性肿瘤伴呕吐者。朱进忠老中医应用本方治疗胃癌[2];田逸之[3]用本方加味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梗阻均获良效;邓永启等[4]用大半夏汤加味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43例,总有效率为93%。

    按:本方原治胃反呕吐证,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证治要点。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人参补虚建中,白蜜补虚润燥,合而共奏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原治疗胃反呕吐者,方中半夏用量最大。胃反,即慢性呕吐。由于长期的呕吐,不能进食,津液亏虚,病人必定消瘦体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肿瘤病人,尤其是肠道肿瘤术后化疗的病人,临床症状多以呕吐为主证,本方既止呕吐,同时又有补益作用,确实是改善肿瘤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良方。

    1.2  减少腹泻  半夏泻心汤方(《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现代常用本方治疗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杨瑞合[5]运用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治愈43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腹泻,而使用抗生素无效的患者;李仁延等[6]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临床观察128例,总有效率97.66%;赵国华等[7]治疗26例中晚期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采用DPV联合化疗方案同时配合口服半夏泻心汤,在疗程完成率(25例患者完成,占96%)、控制胃肠道反应、缓解骨髓抑制及治疗效果诸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按:本方原治寒热互结之痞证,以心下痞满,呕吐泻痢,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本方以辛温之半夏为君药,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干姜辛热,黄芩、黄连苦寒,合而用之,寒热平调,辛开苦降,又以大枣、人参滋补脾气,全方配伍以后既可除痞止呕,又可止泻补虚。临床食管癌、胃癌患者,尤其是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常常出现呕吐、泄泻、吞咽梗阻、神疲乏力等症状。本方实为消化道肿瘤治疗中改善患者苦症之良方,亦为肿瘤医师临床喜用、常用之方。另实验证明本方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有保护性作用,对醋酸性胃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方的确切疗效。

    2  提高免疫力,增强化疗效果

    2.1  肾气丸方(《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王明艳等[8]通过实验发现本方对公认的诱变剂环磷酰胺(CPP)诱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认为本方具有潜在的预防肿瘤作用;郑小伟等[9]通过实验发现本方对肿瘤和电离辐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造血功能受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可有效地减轻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而对癌细胞染色体损伤不显保护作用,表明本方有防治肿瘤放疗中非癌组织辐射损伤作用;刘叙义等[10]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配合放化疗治疗42例小细胞肺癌,结果其总有效率、中数生存率及生存期曲线均明显优于32例西药对照组。

    按:本方原治肾阳不足证,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胖,脉虚弱而尺脉沉细为证治要点。方中干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附子、桂枝辛热助命门以温阳化气,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泄肝火,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现代实验研究证明本方有显著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的作用。临床上肿瘤患者,尤其是放化疗后患者免疫力下降严重,辨证属于虚损之证者不在少数。因肾为先天之本,肾之阴阳为元阴元阳,肾间动气即命门之火,是全身脏腑功能正常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十分注重对先天之本——肾的保养。本方主要通过补肾助阳来达到补益全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作用,是临床肿瘤患者常用之方。

    2.2  黄芪建中汤方(《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张子理[11]治疗68例慢性萎缩性(CAG)合并中度以上DS和IM的PCL患者,其中辨证为脾胃虚寒的26例患者采用本方加减治疗,结果取得良效;张书林等[12]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溃疡型胃癌32例,总有效率75%。

    按:本方原治虚劳里急,诸不足,以汗多,腹痛绵绵,喜温按为证治要点。方中黄芪、炙甘草补益中气,桂枝温阳祛虚寒,生姜温胃,饴糖亦温中焦且质润入脾而养脾阴,芍药合桂枝调和阴阳,缓急止痛可以缓解胃脘不适。临床消化道肿瘤术后多次化疗的患者以腹泻、纳差、乏力、易感为多发症状,一方面因手术切除脏器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二是因为化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中医辨证多属中焦虚寒之证,治当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临床可加减应用本方治疗各种消化道肿瘤辨证属于中焦虚寒者。

    3  直接抑制肿瘤生长

    大黄虫丸方(《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本方在肿瘤学科的应用甚广,临床不但可用于消化道肿瘤,亦可加减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石则艳等[13]用本方治疗盆腔包块122例,其中治愈99例,占81.11%,好转23例,占18.89%;钟志贵[14]用本方治疗继发性肝癌、食管癌、皮肌炎合并肺癌、胃癌等取得一定疗效。

    按:本方原治疟母,临床以形体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为主证。方中多用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虫、桃仁等祛瘀血之品,次用大黄、黄芩清瘀热,但方中又同时用干地黄、芍药、甘草等滋阴补药,完全符合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原则。中医对现代临床肿瘤成因多认为乃瘀毒阻滞,结于某处而成,又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方用药重在祛瘀血,清瘀热兼有滋阴血,润燥结之功,故临床可加减用于治疗多种肿瘤。

    4  讨论

    以上所列是有关仲景经方代表方剂在现代消化道肿瘤治疗中临床和实验的文献报道,当代医界早已认识到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病变过程,故其治疗也以综合治疗最为理想。不难看出,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减轻了放、化疗毒副反应,更重要在于延长生存期限,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目前国际上有一种“把肿瘤当成慢性病”的提法,笔者认为该提法同样适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众所周知,糖尿病也是一种无法治愈之证,但糖尿病患者却没有肿瘤患者那么悲观,原因在于人们能够控制(是控制而不是治愈)糖尿病的进展,故糖尿病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种慢性病。但现在消化道肿瘤的现状是:首先短时间内找不到彻底治愈的方法,尤其是肿瘤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务工作者;其次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我们能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靶点,控制肿瘤的无限制生长,那么消化道肿瘤也真正意义上成了一种慢性病,是可以控制的疾病。消化道肿瘤术后中医药治疗应该以“提质延期——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标,因此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不再仅仅关心化疗效果,还要注重人是否能活着以及生活质量怎么样。以这种观点为指导,中医药应该积极开发中国传统医学——尤其是经方的潜力,以控制肿瘤发展,提质延期为主要治疗目的,使“仲景经方”在现代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很多经方经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从以上综述中也不难看出,经方在缩小和(或)消除肿块、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免疫力、增强放化疗效果、促进康复、延缓减少复发转移等多方面正发挥出更多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多元学科的交叉渗透、生命科学技术和中西医的紧密结合,经方防治消化道肿瘤的作用将逐步显示出更大的威力,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将更多的挽救癌症患者,更能延长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刘宝善,彭俊平,任兴国.消化器官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

    2  胡兰贵.朱进忠老中医应用大半夏汤经验举隅.山西中医,1999,15(6):1.

    3  田逸之.大半夏汤加味治疗晚期食道贲门癌梗阻.浙江中医杂志,1994,29(3):128.

    4  邓永启,刘洪明,徐秀华.大半夏汤加味防治化疗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43例.四川中医,1997,15(9):24.

    5  杨瑞合.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治愈消化道肿瘤术后腹泻43例.河北中医,1992,(3):10.

    6  李仁延,范秋丽.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症状128例临床观察.陕西中医函授,1996,(4):34.

    7  赵国华,张新,戴卫东.半夏泻心汤在食管癌化疗中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医研究,1996,9(2):40.

    8  王明艳,吴海涛,赵鸣芳.4种方药对环磷酰胺诱发的SCE的抑制作用.中成药,2000,22(3):212.

    9  郑小伟,刘明哲,程志清.金匮肾气丸对带瘤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医药学报,1999,14(1):73.

    10  刘叙义,庞玉滨,赵玉亮.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辅助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2):720-722.

    11  张子理.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期病变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94,3:16.

    12  张书林,张建明,闫风艳.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溃疡型胃癌32例.内蒙古中医药,1996,15(1):6.

    13  石则艳,白世珍,雷文霞.大黄虫丸治疗盆腔包块122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19(2):29.

    14  钟志贵.大黄虫丸为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新中医,1996,28(2):44.

     作者单位: 20002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编辑:宋  青)

作者: 周菲,沈小珩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