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巯甲丙脯酸的副作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巯甲丙脯酸(captopvil,CPT)为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被广泛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亦有用于治疗顽固性腹水、原发性水肿,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结缔组织病、雷诺病、精神性尿崩症等疾病的报道。经过临床使用,证明它有一些副作用,大多数停药后可消失,但有的比较严重,副作用发......

点击显示 收起

  巯甲丙脯酸(captopvil,CPT)为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被广泛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亦有用于治疗顽固性腹水、原发性水肿,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结缔组织病、雷诺病、精神性尿崩症等疾病的报道。经过临床使用,证明它有一些副作用,大多数停药后可消失,但有的比较严重,副作用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约为14%~30%,故在临床使用时,需设法避免及处理副作用,现将其副作用分系统阐述如下。

  1  皮肤系统[1~3]
   
  表现为皮疹、血管性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3%~6%[1],0.1%[2],方氏报道皮疹发生率为5%~10%[3]。皮疹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常于用药后数天或数周内出现,持续数小时及数天,罕有长期存在者,皮疹出现在上肢及身体上部呈弥漫性红斑、荨麻疹样变化,极少有类天疱疮或玫瑰糠疹样反应,偶伴发热、皮肤瘙痒、口腔黏膜感觉过敏,亦有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及抗核抗体阳性者。皮疹产生的机制是巯甲丙脯酸抑制了缓激肽的降解,使体内缓激肽堆积,导致皮肤对组胺反应增强,出现皮疹。血管性水肿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关,多发生于首次用药者,多数在用药后数天出现,停药后1~2天内消失。关氏、方氏的文献中均有类似报道。

  2  神经系统
   
  表现为味觉障碍或一系列精神症状,其中味觉障碍的发生率仅次于皮疹,发生率为3%~4%,表现为味觉减退,味觉丧失,味觉异常,如口腔金属味或酸味,多发生于剂量>150 mg/d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发生率增高,无论停药与否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消失关美玲等报道巯甲丙脯酸长期治疗严重高血压患者的60例中出现1例味觉紊乱,停药后消失,并且发现副作用的发生率以合并肾实质性高血压者为高,占副作用发生者的40%。曾氏报道1例56岁男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巯甲丙脯酸25 mg bid连续2周后出现兴奋、失眠、言语增多,有时联想障碍,猜忌多疑,停药10天后症状消失,再试用原剂量治疗10天后症状再次出现,机制目前不清,味觉障碍与巯甲丙脯酸上的巯基有关,大量或长期应用CPT使体内产生锌的负平衡,致使味觉减退、消失或紊乱,对于味觉紊乱的处理,第一停药观察,第二不停药并补锌可望纠正,第三减少剂量,对肾功能不良者严密防止副作用出现。

  3  心血管系统
   
  表现为低血压及心功能过缓,低血压发生率为2.5%~10%[1,2]。常发生于开始用药后24 h内,首剂剂量越大,发生率愈高[2]。高肾素活性,血容量减少者尤易发生[4]。其中30%患者有症状,尤其合并用利尿剂者[2],明显的心动过缓较少发生,多发生于初服药者,继服药后心动过缓减轻[5]。低血压与心动过缓的产生机制是CPT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致使醛固酮儿茶酚胺分泌减少,缓激肽、前列腺素增多,CPT降低或阻滞了交感神经对心血管作用,从而产生了低血压及心动过缓[4]。刘玉蓉等报道巯甲丙脯酸治疗心衰的44病例中有2例出现低血压,经减少药量及停药后消失[6]。方氏指出,为防止低血压出现,主张减少首剂量,多采用首剂量为6.25~12.1 mg tid,并停用利尿剂2周[1]。如处于低血容量时,CPT会导致GFR下降,甚至产生休克与肾衰,故低血容量时CPT要禁用。

  4  泌尿系统
   
  CPT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蛋白尿等肾功能损害,有报道血管紧张素Ⅱ(AGⅡ)对肾小球膜有直接作用,可增加蛋白滤过,引起肾小球膜收缩致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增加小分子物质的吸收,因小分子物质的堆积,而使肾小球膜受损,CPT通过抑制AGⅡ的生成中断恶性循环,改善肾功能[6]。但CPT使血压下降,AGⅡ减少,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张力下降,GFR下降,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功能受损[4]。同时又由于CPT的扩血管作用,使肾血流量增多,GFR升高,临床上可出现蛋白尿,邓氏报道蛋白尿发生率为0.6%,CPT剂量>110 mg/d者的蛋白尿发生率为低剂量的4倍,肾功能减退者出现蛋白尿的机会为肾功能正常者的4倍。刘氏[2]报道CPT治疗44例的心衰患者中有2例在CRP剂量100 mg tid时出现蛋白尿,停药后消失;关氏[6]报道的CPT治疗60例高血压病例中有19例出现副作用,其中1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10个月后出现肾病综合征,停药后恢复正常[3],关氏统计了副作用40%发生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次之[3],故临床应用CPT时,尤对肾脏病患者应定期查尿常规、肾功能以了解肾功能情况。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停药观察,防止肾功能受损或进一步恶化。

  5  血液系统
   
  表现为中性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其机制是与CPT化学结构上的巯基有关[1,4],邓氏报道肾功能受损或伴有全身性胶原病者,发生率明显增高。多发生于用药后2~3个月内,3个月后不再出现白细胞减少,骨髓象常有再生不良,轻度左移,其中1/4伴红细胞减少,少数有血小板减少,停药后血象在3周内恢复正常。方氏[1]文献中报道肾功能不全中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0.4 %,而肾功能正常者仅占0.02%[1]。同时发生率仍与药物剂量有关,肖荣权等报道过1例CPT治疗高血压Ⅱ期、脑梗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出现急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最后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推测可能与CPT剂量有关。在应用CPT时,应定期查血常规与血小板,对合并肾功能损害者,要慎用。

  6  消化系统[1,3,6,7]
   
  CPT可引起恶心与肝功能损害,前者因停药或减少剂量而消失,刘玉蓉、方明、关美玲三者的文献中均有报道,Ballavg报道老年人服用CPT后发生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性与郁胆性黄疸,个别严重者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导致肝昏迷而死亡[1]。机制尚不清楚,因此,老年人服用CPT时应定期复查肝功能。

  7  水电解质紊乱
   
  CPT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使GAAGⅡ生成减少,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反射性引起醛固酮分泌减少[4],导致体内排钾储钠减少,临床上可出现低钠血症与高血钾症,周梦元报道过CPT致高血钾1例。刘氏报道的44例中有1例出现高血钾,停药后消失[6]。因此在临床应用CPT时,要注意电解质平衡,不能过分忌盐,避免与保钾利尿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要防止高血钾出现[4]。

  8  其他
   
  由于CPT的扩血管作用,临床可见头昏、头痛、关节痛等副作用[1,2],此外有个案报道CPT致咳[8],胰霉素敏感性增强,指甲脱落,口舌、阴茎溃疡,淋巴结病等[1]。
   
  总之,CPT的副作用与其药理作用及剂量有关,每天CPT剂量小于150 mg被认为安全的[9]。剂量宜小,一般6.21~12.1 mg,tid,副作用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因副作用而停药者仅占8%[5],有文献报道副作用40%发生于有肾实质性损害者,故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

  [参考文献]

  1  方明.巯甲丙脯酸作用临床应用的现状.实用内科,1988,8(1):265-266.

  2  邓方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11(2):90-91.

  3  关美玲.巯甲丙脯酸长期治疗严重高血压患者临床观察.医师进修杂志,1989,12(8):19-20.

  4  宗尧庆.舌下含服巯甲丙脯酸治疗高血压急诊20例.医师进修杂志,1989,11(8):20.

  5  王坚.巯甲丙脯酸介绍.医师进修杂志,1986,9(7):27.

  6  刘玉蓉.巯甲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杂志,1989,5(4):191-192.

  7  肖荣权.巯甲丙脯酸致急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死亡1例.临床内科杂志,1991,8(1):37.

  8  段兴普.巯甲丙脯酸和低蛋白饮食降尿蛋白作用的对比和观察.临床内科杂志,1990,7(2):38-39.

  9  孙端生.巯甲丙脯酸引起剧咳1例.中华心血管杂志,1988,16(4):208.

  作者单位: 422000 湖南邵阳,邵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编辑:魏  冉)

作者: 彭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