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浅谈老年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老年抑郁症为近年来在老年人中多发的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急躁不安,绝望无助,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等。发病的原因主要为年老体弱,诸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情志不遂,加之社会活动日渐减少,子女长大相继离......

点击显示 收起

  老年抑郁症为近年来在老年人中多发的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急躁不安,绝望无助,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等。发病的原因主要为年老体弱,诸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情志不遂,加之社会活动日渐减少,子女长大相继离去,所以备感孤独,情绪低落,故而发生老年抑郁症。本病的发生往往既有脏腑气血不调的内在因素,又有情志刺激的外在原因,是生理、心理的双重障碍。
   
  老年抑郁症本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一般人群中其终生患病率高达20%,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5∶2。抑郁症具有复发的倾向,大约75%的抑郁症患者在发作后的10年中会有第2次发作。而抑郁症一般被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下面介绍的就是这种抑郁症。它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并常常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口干,便秘等躯体症状。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因人而异,但多数情况下这些因素并不妨碍医院对该病的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内源性抑郁症根据其病程特点可分为双相障碍和单相障碍。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两种发作期。躁狂发作期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能、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此类情况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比较少见。单相抑郁是指病史中只有抑郁发作期,没有任何躁狂和躁狂发作史。临床中见到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绝大部分属于此类。抑郁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情绪症状:主要特点为情绪低落,可从轻度的心情不佳到忧伤、压抑、苦闷,甚至悲观、绝望。(2)思维改变:思维明显迟钝,感到思考问题困难,常诉“脑子变笨了”,“不会想问题了”。说话声音低微、缓慢、语量少,对过去和将来存有歪曲的认识,过分贬低自己等,亦可有贫穷、疑病和虚无妄想。(3)行为改变:活动减少,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虽然继续进行,但机械被动。生活中他们多远离热闹场景,喜欢安静独处。严重者可不语不动,拒绝进食,无法完成日常生活。

  3  诊断
   
  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及妄想等精神性症状。心境低落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持续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感。(5)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自杀行为。(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9)性欲减退。

  4  治疗

  4.1  西医治疗  治疗方法常用的有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根据不同的抑郁情况合理选择使用,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相似,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于长期维持治疗。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有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郁药和碳酸锂联合应用。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需合用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药物治疗之外,电休克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亦较为常用。而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通常采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二者配合应用,对于本病的治疗明显优于使用单一方法。

  4.2  中医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辨证主要从心、脾两脏入手,其中虚、痰互见,虚火内生,痰凝阻滞,或心火旺盛,上扰清窍,或瘀血阻滞,而致神失所养等。针对脾郁痰阻、心脾两虚型患者表现的郁闷悲观,表情淡漠,行动迟缓,寡言少语,纳呆消瘦,嗳气叹息,健忘失眠,舌质淡或暗,苔腻,脉沉或弦等症,一般选用生黄芪、炒白术、茯苓、姜半夏、苏梗、香附、天麻、当归、菖蒲、远志、焦三仙、夜交藤等药以取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之功。而对于心肝火旺、瘀血阻滞的患者则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失眠多梦,记忆力低下,疑病恐病,舌质偏红或暗,脉弦等证。多取用天麻、丹参、葛根、牛膝、川芎、知母、远志、酸枣仁、茯苓、钩藤等药,以达清心活血,平肝潜阳的疗效。中医辨证论治讲究灵活多变,对于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认识,只要谨守病机,并不需要专方专用。目前,很多业内人士多选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疗效非常明显。

  作者单位: 1 151100 黑龙江肇东,肇东市昌五卫生院

  2 黑龙江饶河,饶河县中医院

  (编辑:田  雨)

作者: 吴国臣1,陈利辉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