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内外调查表明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纯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2003年8月~2006年6月笔者对北京丰台医院中医科收治的60例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经纤维胃......

点击显示 收起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内外调查表明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纯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2003年8月~2006年6月笔者对北京丰台医院中医科收治的60例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经纤维胃镜与Hp检测确诊。胃镜下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单纯红、白相间以红为主;中度: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潮红;重度:黏膜明显充血、水肿伴出血和糜烂。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9~65岁,平均4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慢性胃炎轻度7例,中度19例,重度4例。西药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38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2个月;慢性胃炎轻度6例,中度18例,重度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脘腹胀满、嗳气、上腹痛等症状,舌苔多见薄黄、黄腻、垢腻或白腻苔,临床以实证、热证、虚实夹杂为多,占80%以上。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自拟胃炎清,基本方:大黄6 g,白及10 g,黄连9 g,吴茱萸3 g,蒲公英12 g,白花蛇舌草15 g,茯苓15 g,白术10 g,鸡内金15 g,生黄芪12 g,丹参12 g,苏梗10 g,陈皮10 g,半夏9 g。随证加减:脾虚失运加党参、山药、山楂等;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实、郁金、香附、青皮等;夹血瘀加当归、赤芍、蒲黄、灵脂、山甲等;胃阴不足加白芍、天花粉、玉竹、生地等。疗程4周。后再辨证选中成药服用至6个月以上,减少复发。

    1.2.1  治疗组  应用三联疗法[1],口服治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 1.0 g,bid;甲硝唑0.4 g,bid;丽珠得乐220 mg,bid。疗程14天。同时应用上述中药治疗。

    1.2.2  对照组  只应用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 1.0 g,bid;甲硝唑0.4 g,bid;丽珠得乐220 mg,bid。疗程14天。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于3个月后复查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检测H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持续3个月以上,胃镜检查病变消失或白色瘢痕形成,胃黏膜Hp转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胃镜检查病变减轻或为红色瘢痕期,胃黏膜Hp转阴性或弱阳性。无效:症状、体征缓解不明显或好转后短期又复发,胃镜检查病变无明显改善,Hp检测持续阳性。

    2.2  治疗结果  症状与体征治疗后缓解情况见表1。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腹胀、嗳气痊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上腹痛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个月胃镜检查结果见表2。Hp根除率见表3。表1  症状与体征治疗后缓解情况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用药后3个月胃镜检查结果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Hp根除率注:Hp根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34,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4例出现轻微腹泻;对照组3例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5例,腹泻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78,P<0.01 )

    3  讨论

    Hp为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多数学者认为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Hp密切相关,根除Hp可消除或明显改善Hp相关性慢性胃炎活动性炎症,此已为学者所共识。

    慢性(Hp阳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多见实证、湿热证(86.7%),或虚实夹杂证,而胃内湿热环境,又利于Hp 生长和繁殖[2]。故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清利湿热、调畅气机、和胃养阴等祛邪扶正为慢性(Hp阳性)胃炎基本治疗方法,同时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对幽门螺杆菌有杀抑作用的中药,以提高胃炎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且药物副作用少,患者顺应性提高。胃炎清方中,蒲公英、大黄、白花蛇舌草、茯苓清利湿热,燥湿解毒;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苏梗、鸡内金健脾理气,和胃化湿,可提高免疫功能,利于根除Hp;大黄、白及通腑泻热,活血化瘀,减少胃黏膜炎症,促进愈合;黄连、吴茱萸,即左金丸,辛开苦降,功能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制酸止痛;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胃肠微循环,促进组织再生,促进炎症消除;诸药合用,健脾益气、清热利湿、和胃理气、化瘀止痛,根治Hp,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再辨证应用中成药巩固治疗,助于减少复发。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黄连、丹参、白花蛇舌草、公英、黄芪等对Hp均有不同程度杀抑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胃黏膜保护、修复胃炎病变,达到改善局部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不仅可以提高Hp根除率,而且通过结合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机体抗病能力,调整胃肠功能,减少Hp相关性胃炎的复发,临床综合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为优。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4-187.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西安:中西医结合学会,1996,12-14.


作者单位:100071 北京,北京丰台医院中医科

作者: 周丽君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