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4期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或各种中成药,造成对心绞痛疗效的下降,不能控制其发作。或其他原因造成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1一般资料按照及血瘀证标准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68例,其中1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余52例有......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或各种中成药,造成对心绞痛疗效的下降,不能控制其发作;或其他原因造成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及血瘀证标准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68例,其中1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余52例有明确的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62~78岁,平均68.2岁;病程6~15年,平均9.25年。68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稳定型心绞痛38例,68例均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当归10 g,川芎15 g,生地20 g,赤芍20 g,丹参30 g,桃仁10 g,红花10 g,葛根15 g,柴胡15 g,地龙15 g,炙甘草10 g,薤白15 g。临床随证加减,体虚乏力加黄芪、太子参;失眠心悸加炒枣仁、柏子仁。水煎1剂,每日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期间,除部分患者发作心绞痛时含服硝酸甘油外,均停服其他一切中西药

    1.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关于胸痹心绞痛疗效判定,采用症状判定积分法。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大致正常,症状积分值下降>70%。有效:症状减轻,疼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明显减轻,心电图压低ST段在治疗后上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症状积分值下降40%~70%。无效:主要症状和治疗前变化不大,心电图于治疗前大致相同,症状积分值<40%。

    2  结果

  本组68例,显效18例,占26.5%;有效41例,占60.3%;无效9例,占13.2%。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所致。当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细胞对血液的需求增加,冠状动脉扩张,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使冠状动脉狭窄,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低少;或由于过度吸烟、神经体液调节障碍,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血流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遂发生心绞痛。中医认为其发病为虚实两个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发为胸痹。本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地龙温经通络,薤白宽胸理气,通阳散结,生地凉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有抑制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而降压作用;生地有强心及活血祛瘀的作用;地龙有扩张外周血管抗凝血、降脂、降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赤芍有明显的抗凝血、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葛根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诸药合用能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的效果。


作者单位:050021 河北石家庄,河北水利医院

作者: 高梯辉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