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6期

机械通气患者心理反应分析与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心理过程。护理机械通气是抢救许多危重患者的方法之一,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易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反应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我们近两年来注意对该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呼吸,人工;心理过程;分析;护理

机械通气是抢救许多危重患者的方法之一,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易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反应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我们近两年来注意对该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20例,其中男84例,女36例,年龄17~94岁,平均42岁,农民56例,工人38例,干部10例,知识分子16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0例,呼吸衰竭24例,一氧化碳中毒13例,心肌梗死16例,重大手术56例;无创机械通气18例,有创机械通气102例。

    2  心理反应分析

    2.1  恐惧心理  由于环境的改变,监护仪器及呼吸机的应用,患者往往意识到自己病情特别重,心理上受到强烈刺激,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新入院患者,进入监护室,无家属陪护,易产生恐惧心理[1]。

    2.2  焦虑心理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或不适感无法表达,以及担心疾病的预后疼痛的折磨等,往往易产生焦虑情绪,农村患者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也容易出现焦虑忧愁的情绪,不利于疾病恢复。

    2.3  烦躁心理  机械通气时,由于患者不适应,人机对抗,或由于病情不稳定,疼痛不适或呼吸机调节不当时,患者往往出现烦躁,不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时,由于面罩密闭,患者憋闷不适,也易产生烦躁情绪[2]。

    2.4  绝望心理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佳时,就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失望、悲观、冷漠。这时他们不再关心病情,很少提出要求,似乎在默默等待死亡的到来。

    2.5  呼吸机依赖  见于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在思想上产生对呼吸机的依赖,害怕脱机,即使病情稳定有自主呼吸,也拒绝脱机。

    2.6  孤独寂寞  患者进入监护室无家属陪护无亲朋好友看望,加上环境安静,有创通气的患者无法讲话,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导致心情压抑情绪低落。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带呼吸机之前护士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应用呼吸机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的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应用呼吸机期间,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亲切,每日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3.2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  设专人护理,各项操作时动作轻柔,用真诚的服务放松患者的情绪,向患者介绍以前成功的病例,必要时应用镇静剂。根据病情合理调节通气模式及各参数,使患者更舒适。

    3.3  对于孤单绝望的患者  我们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患者聊天,听音乐,听广播,讨论一些社会问题,并根据他们各自性格特点做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让患者感到被关心重视和照顾。每日安排家属进入监护室与患者接触,陪伴患者,给患者以安慰与支持,引导他们回忆美好往事及金色年华,唤起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与留恋[3]。

    3.4  对于呼吸机依赖的患者  我们首先应做好思想工作,鼓励患者,脱机时护士在旁守护保护患者,解除顾虑,采用间断脱机方式,脱机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完全脱机。对呼吸机依赖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夜间睡眠时减少呼吸机的辅助,有利于撤机成功。

    3.5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  患者无法讲话,我们采用非语言交流沟通,如手势,表情,目光或让患者用手写方式。另外我们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专门实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一切并发症的发生,生活上给予主动关心照顾,使患者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境接受治疗。

    3.6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  由经验丰富的护师专人看护,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开展呼唤式护理,做治疗或喂饭时,主动呼叫患者名字,尊重患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大手术全麻苏醒后,护士主动安慰解释,稳定患者情绪,直至拔管[4]。

    3.7  定时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消除恐惧紧张心理,预防血栓栓塞、肺部感染、肌肉萎缩、便秘等,提高患者抵抗力,促进早日康复[5]。

    3.8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消毒,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保持患者良好的休息与睡眠,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4  小结

    机械通气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体会到,医护人员要有爱心,责任心,密切注意心理反应的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治疗护理,就会减少患者的心理反应,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日脱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54-806.

2 刘化侠.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与痛苦.实用护理杂志,2001,4:52.

3 邓洁,王淑琴.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0,1:47-48.

4 Bergbom EI,Haljame H. Assessment of patients’ experience of discomforts during respirator therapy.Crit Care Nurse,1989,17:1068-1072.

5 武淑萍,孔曲.老年患者对撤离机械通气认知程度及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12:712-715.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莱阳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董秋爱,鲁书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