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6期

双黄连粉针剂致过敏性紫癜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双黄连粉剂。过敏性紫癜双黄连粉剂系纯中药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加工提取而成,主要用于发热、咳嗽气喘、咳痰色黄、咽喉肿痛等证,现在临床上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疗效非常满意,不良反应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现将1例该药所所致的过敏性紫癜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双黄连粉剂;过敏性紫癜

双黄连粉剂系纯中药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加工提取而成,主要用于发热、咳嗽气喘、咳痰色黄、咽喉肿痛等证,现在临床上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疗效非常满意,不良反应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现将1例该药所所致的过敏性紫癜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2岁,因“急性扁桃体炎”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5 ℃,咽红肿痛,扁桃体Ⅱ度肿大,咳嗽,心肺正常,腹软,血常规:Hb 110 g/L,RBC 4.4×1012/L,WBC 12.3×109/L,N 0.78,L 0.22。入院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治疗青霉素钠640万u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250 ml,双黄连粉针1.2 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青霉素输完后,更换双黄连,大约20 min,患者诉口唇发麻,肿胀难忍,面部颈部出现片状疹块,极痒,边缘清晰形状不规则。伴有咳喘气急,立即停用液体,给予维生素C 3 g,葡萄糖酸钙20 ml,地塞米松5 mg等抗过敏药物,静脉缓推,症状逐渐缓解,疹块逐渐消失;次日怀疑是青霉素钠假阳性所致,只输1.2 g双黄连,输液不到15 min,过敏反应再次发生,临床表现与前日相同,症状较前日更严重、更凶险。又按抗过敏处理,病情才得以控制。

    2  讨论

    过敏性紫癜又称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过敏原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但对每一具体病例寻找其确切病因,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通常认为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特别是寄生虫等)是最为多见的病因;其次为食物中异性蛋白质(如鱼、虾、蛋、乳等);其他如药物(抗生素、磺胺类、解热镇痛剂、镇静止惊药等)、花粉、虫咬预防接种等都有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本病例患者主诉以前经常用青霉素钠,未出现过过敏反应,此后患者又注射青霉素和哌拉西林钠而获愈,但未出现前述的过敏反应,故可判定患者过敏反应是双黄连粉针剂所致,由于此病病变范围相当广泛,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心脏、胸膜、呼吸器官、中枢神经系统、胰腺、睾丸等,并且起病急,病情凶恶,应引起注意。


作者单位:山东郓城,郓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杨学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