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7卷第3期

对年轻肿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肿瘤。低龄患者。人性化护理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在我国人口全部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且35岁以下的低龄化肿瘤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的年轻肿瘤患者更需要包括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关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肿瘤;低龄患者;人性化护理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在我国人口全部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且35岁以下的低龄化肿瘤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的年轻肿瘤患者更需要包括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肿瘤患者给与人性化的护理在临床的治疗、预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对2006年8月-2008年7月住院的98例35岁以下的肿瘤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探讨了基于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35岁的肿瘤患者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3~14岁儿童组25例, 15~35岁青少年组73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

    1.2  儿童组肿瘤患者心理特征

    1.2.1  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患儿突出的特点是年龄小,对学龄儿童,因治疗与同学、老师分离,落下部分课程,担心出院后学习赶不上等等,心理状态不稳定,经常会哭泣、发脾气。

    1.2.2  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能力,依赖性强,不太能合作  入院后,对医院这个陌生环境,常表现为哭闹,查体及做各项检查时不合作,要求回家等等。对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难以正确描述疼痛和不适,常以哭闹、拒绝治疗等表情改变或行为活动为主要表现。

    1.2.3  父母格外紧张和焦虑  在当今社会中,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当父母得到孩子肿瘤的确诊后,会经历一段艰难痛苦的心理历程,儿童肿瘤患者父母的心理压力极大,既要照顾患儿,还要为治疗筹措资金,对预后的未知更使他们焦虑不安。

    儿童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由于儿童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给予相应的人性化护理,使其配合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1.3  青少年组肿瘤患者心理特征

    1.3.1  强烈而独特的范围广泛的需求  自我形象是青少年肿瘤患者的一项重要元素,却因治疗中出现的许多不良反应而遭到破坏,例如脱发、体重增加或减轻、黏膜炎和皮炎(痤疮、口腔溃疡)、出血、感染和接触传染、性行为受损(亲密度、阳痿、致畸胎风险)以及截肢手术。其他挑战包括学习、工作和社交时间的减少,以及这一年龄有的已从家庭中经济独立而导致的经济困难。伴侣之间的关系受到肿瘤诊断和治疗压力的考验,是否保持这种关系受到对复发和不育的恐惧的挑战,打算生育又可能担心传递癌症遗传因素。

    1.3.2  更难以适应治疗中的某些毒性反应  与年幼和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更难以应对如脱发、体重增加或减轻、痤疮、出血,口腔、尿道及肛门的溃疡,还有恶心、呕吐以及除口腔、肛门和泌尿生殖道之外的黏膜炎等问题。

    1.3.3  易因为情感而非理性因素作出放弃治疗的决定  放疗或大剂量烷化剂可引起少精液症和卵巢损伤,中脑放疗可能会导致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生成减少。生育能力对许多青少年肿瘤生存者来说是主要担心的问题。然而,大多数青年肿瘤生存者在治疗之初并没有与医生充分讨论不育的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方法。无论在治疗期间还是治疗后,生存质量都是一个关键问题,但这在青少年当中是一个特殊的难题。脱离了父母的影响,与那些在儿童早期治疗的患者相比,能够意识到疾病严重性的青少年更容易担心复发、死亡和迟发反应(Damocles综合征)。有证据显示,青少年肿瘤生存者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更高的出勤率和更好的表现。

    15~35岁的肿瘤发病率为15岁之前发病率的3倍以上,而后者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除了抑郁症引起的自杀,15~35岁人群死于肿瘤的高于其他任何疾病,并且在年轻女性中,死于肿瘤的远远高于其他疾病。因此,对青少年肿瘤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2  护理模式[1~3]

    2.1  对儿童肿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2.1.1  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儿童肿瘤患者的家长心理反应复杂,对患儿的疾病预后心存恐惧,缺乏信心,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另外,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医护人员要求也就更高;家长的这种心态可变成患儿对护士的愤怒,而拒绝治疗。因此,必须做好家长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支持工作,争取家长的主动参与和良好配合,强调家长在儿童整个疾病恢复期的重要作用。护士应给予处在各个心理阶段的父母以充分理解和心理支持,主动了解家庭需求,极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帮助确诊初期的患儿家属确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如开设病房小课堂,给家长阅读和讲解治疗和家庭护理知识,宣传该类疾病取得的进展,使家长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心态平静,能够在与患儿的亲情交流中给予患儿正确的护理和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2.1.2  患儿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在术前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可主动对患儿进行爱抚、搂抱与抚摸或给患儿一些玩具、漂亮图片等;对于较大患儿则可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贴近患儿学习生活的形式接近患儿,使患儿尽快熟悉并接受治疗及护理,消除陌生恐惧感,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术中心理护理时,注意待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再将患儿接入手术间,以免引起恐惧;各项操作应快捷、准确、注意保暖,使患儿有一种安全感。术后心理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复苏患儿易发生躁动、哭闹,应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让父母陪伴左右,增强患儿的安全感,以更加亲切和蔼的态度进行安慰和鼓励,可以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等不适;应与患儿多沟通,争取患儿的信任与配合,多用鼓励性语言,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勇气,使患儿度过康复期并获得满意的效果。

    2.1.3  加强放化疗期间的家庭护理健康指导  家庭环境能提供最佳机会促进患儿的心理发育和运动技能发育,也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几乎所有接受放化疗的患儿在间歇期都会选择在家进行调整,因此需要提供家庭护理指导。要求在家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预防感染,做好医学基础检查,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并建立化疗间歇性家庭护理表。

    2.2  对青少年肿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2.2.1  加强社会心理和支持治疗  青少年患者与其他年龄患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支持治疗,特别是社会心理支持的缺乏,因此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医护工作者更加关注青少年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减轻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患者由于疾病缠身,需要得到比他人更多的爱,护理工作者要为患者创造交流的机会,动员家人亲属给予精神和生活上的大力支持。倡导患者积极参加如肿瘤患者座谈会、康复研讨会,宣泄不良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抗肿瘤活动。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

    2.2.2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  帮助患者逐步理解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诱因,适时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通过对疾病的认识调整患者的态度、行为和心理状态;耐心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通过良好的医德、热情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产生安全和信任感;还可请康复患者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等,使患者精神有所寄托,减少忧虑及痛苦。

    2.2.3  在观察与沟通基础上进行针对护理  患者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心理负担的加重,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因病情发生变化而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了解其心理感受。交流沟通中,尽可能呵护患者的自尊心,鼓励患者从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如对恐惧、绝望心理病人要耐心解释,肿瘤并不就是“绝症”,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可以使疾病缓解,稳定和治愈;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3  讨论

    深入细致地了解年轻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疏导患者。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将负性心理变为正性心理,使其很快地适应患者角色,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因此,作为人性化护理重要措施的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肿瘤患者的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对肿瘤患者的护理要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理念,通过提供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亲切的语言,得体的举止,细致的照料, 视患者如亲人等为肿瘤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努力营造人文氛围,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的利益和需要为中心,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这样既体现了对患者“以人为本”,也体现了护理工作主体-护士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张国兰.癌肿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心理医生,2001,7(6):45-46.

2 顾海杰.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4):3555-3556.

3 王利婷, 杜蓓茹, 王金堂. 人文关怀在肿瘤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06,5(3):60-61.

(编辑:汪 洋)


作者单位:410075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职工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