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12期

鼻源性头痛误诊12例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头痛,鼻源性。误诊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患者往往就诊于内科,常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1一般资料2002年5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12例鼻源性头痛误诊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8~55岁,平均35岁。其中2例慢性筛窦炎,上颌窦炎误诊为高血压脑病,4例慢性蝶窦炎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头痛,鼻源性;误诊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患者往往就诊于内科,常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5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12例鼻源性头痛误诊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8~55岁,平均35岁。其中2例慢性筛窦炎,上颌窦炎误诊为高血压脑病,4例慢性蝶窦炎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筛前神经痛误诊为神经性头痛,1例急性全组鼻窦炎误诊为急性脑膜炎,1例蝶腭神经痛误诊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误诊时间最短为5d,最长为3年,平均6个月。12例均转我科行鼻内窥镜和鼻窦CT检查,考虑为鼻源性头痛,经上颌窦穿刺、负压吸引或手术治疗而治愈。

  1.2  典型病例例1,男,55岁,主因头痛2个月于2003年12月入院内科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BP高达220~210/120~100mmHg,入院后给予调整血压治疗,头痛无缓解,中午发作午后加重,无鼻塞及多涕,请耳鼻喉科会诊,鼻内窥镜下见双侧钩突呈息肉样改变,查鼻窦CT示双侧筛窦、上颌窦密度增高,转我科行钩突切除,开放双侧筛窦、上颌窦,术后头痛消失,复查半年,无复发。例2,女,8岁,主因头痛伴恶心呕吐2d于2004年4月入儿科住院治疗,诊为急性脑膜炎。入院前2d有感冒病史。入院后予抗炎降颅压治疗,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未见异常。头痛无缓解,请耳鼻喉科会诊,内窥镜下见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双侧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上颌窦区,额窦区压痛,鼻窦CT检查示全组鼻窦炎,予1%呋麻合剂点鼻治疗,体温正常后予负压吸引5d,同时配与抗生素治疗,患儿痊愈出院。例3,女,40岁,主因头痛反复发作3个月于2004年7月入院内科治疗。患者右侧面部麻木,疼痛,后枕部疼痛,持续数小时或数日,时有耳鸣、鼻塞、水样鼻涕、溢泪、畏光、失眠多梦,诊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用药后头痛无缓解。转我科予鼻内镜检查鼻中隔高位偏曲,鼻窦CT示蝶窦及右侧筛窦炎症,考虑为蝶窦炎引起蝶腭神经痛,予手术治疗,无头痛。术后复查半年,无复发。

  2  讨论

  临床上头痛,头闷胀感明显不伴有鼻塞、脓涕的隐匿性鼻源性头痛并不少见,但却经常得不到正确诊治而延误,其关键在于医生对鼻源性头痛缺乏正确的认识。鼻源性头痛有如下特点:①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多种,如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区,中鼻甲汽化,巨大筛泡。②鼻源性头痛的性质多样,如鼻内粘膜充血肿胀,阻塞鼻窦开口,引流不畅,可引起阻塞性头痛;当窦内空气吸收呈负压时引起真空性头痛;如窦内负压过久,粘膜水肿,渗出,压力增高,可出现张力性头痛;压迫鼻甲可引起反射性头痛。③鼻内窥镜和鼻窦CT检查可验证,反射性头痛丁卡因实验阳性。临床医生应掌握它的特点,开阔思路,认真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合理检查,多科会诊,可减少误诊。

  064200  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五官科 

作者: 王振霞 金福存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