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12期

急诊患者死亡1 403例回顾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急诊。死亡原因。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死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急诊患者死亡1403例的临床资料。...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诊;死亡原因;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死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急诊患者死亡1 4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院前死亡为死因顺位第一位,提示院前急救需强化。结论  创伤致死是轻壮年主要死因,应加强劳动安全和交通安全宣教。在老年人,中风是死因顺位第一位,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脑血管疾病尽早干预,进行二级,一级预防。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可预见性小。我国正趋向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和汽车持有量的增加,相关致死人数随之增加。急诊死亡病因的总结对地区区域性卫生发展规划、急诊科针对性准备急救措施、完善急救流程以及对急诊医学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对我科1997年5月—2006年3月急诊死亡总数1 403例的死亡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院前、院内救治能力,提高急救综合水平,减少急诊死亡。

  1  资料与分析

  1.1  纳入标准  将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经心肺复苏抢救无效6h以内死亡者做为纳入标准,观察期间于本科就诊患者总诊次824 376人次,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 403例。

  1.2  资料收集  包括年龄,性别,首诊及死亡诊断,救治方法等,对有关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1.3  一般资料  10年间平均急诊患者病死率1.70‰,男857例,女546例,男:女为1.57∶1。20岁以前死亡29例。每增加10岁分别计入亚组。院前死亡共390例,占总死亡人数的27.80%。全部死亡共1 403例,性别、死因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死因分布(略)

  1.4  死因分类  ①创伤:包括车祸、坠落伤、钝器伤、刀刺伤,共209例,男137例,女72例,男∶女=1.90∶1。②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共382例,男217例,女165例,男∶女=1.32∶1。③心肺疾病: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原发疾病致死,共196例,男116例,女80例,男∶女=1.45∶1。④院前死亡: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呼吸心跳停止致短时间的迅速发生的死亡,共390例,男254例,女136例,男∶女=1.87∶1。⑤其他:包括电击伤,自缢,溺水,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共226例,男133例,女93例,男∶女=1.43∶1。

  1.5  救治经过  院前死亡者抵院后经30min以上心肺复苏术和/或机械通气、经心内膜临时起博,仍无自主心跳呼吸恢复,视为临床死亡。其余病例均经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心肺功能支持治疗(机械通气、临时起博),按正规抢救流程抢救在6h内死亡。

  2  讨论

  本组死亡1 403例。病死率1.70‰,低于自然死亡率[1]。男∶女=1.57∶1,与国内文献报道[2]相似。本组死亡病例中神经系统疾病致死较多,与国外报道[3]一致。

  2.1  加强院前急救水平  本组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27.8%。院前死亡是总死亡顺位的第一位。其原因在于:①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致使来院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提示普及急救知识对减少院前死亡有益。②原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对坚持用药,避免激动,饮食不节制等诱因认识不足。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一级预防应加强。

  2.2  规范劳动保护,加强交通安全  本组创伤死亡是总死因顺位的第四位,高于心肺疾病组。在20~60岁年龄组中,创伤死亡占同年龄组的33.88%,是该组死因顺位第一位。我国每年创伤死亡10余万人,随着经济发展,创伤致死人数在逐年增加。由于创伤死亡者以轻壮年为主,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不言而喻。提示应重视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

  2.3  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本组资料显示,中风死亡是总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在60岁以上年龄组中,中风死亡占第一位,与覃炳军[4]报道一致。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群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漠视,导致随年龄增长,中风的发生率相应增加。提示应强化二级预防,可减少致残、致死率。强化一级预防,可从根本上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从而减少中风的发生[5]。

  2.4  学科建设  急诊危重病学是近20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兴的边缘学科。随之发展的新技术日新月异。救治严重创伤的链式流程法对减少死亡有益,提示急诊科的发展方向为人员配备合理,设备完善,能独立完成确定性救命性技术的模式[6],要求建立以急诊科人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急诊科医生在危重病监测和治疗的专长。

  3  参考文献
 
  [1]  《中国卫生年鉴》编辑部.中国卫生年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26
 
  [2]  吴采忠.急诊死亡病例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2004,24(1):49-50
 
  [3]  Paul E Sirbangh.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demographics,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out-of hospital diatriccardiopulmonary[J].Annals of Emergency,1999,2:74-184
 
  [4]  覃炳军.急诊227例急性死亡病人临床分析及预防[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9(1):4
 
  [5]  陈明仁.老年人急诊死亡274例原因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0,15(2):133
 
  [6]  何忠杰.链式流程急救复苏非手术严重创伤患者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395-396

  200076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 

作者: 周天益 崔世涛 徐兵 庄育刚 潘慧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