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第10卷第1期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由于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机制的认识,近年来CHF的治疗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1月对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1一般资料选择1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序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美托洛尔;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

    由于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机制的认识,近年来CHF的治疗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β-受体阻滞剂在CHF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1月对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序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5% 58例。年龄27~71岁,平均53岁;平均心衰时间49个月。按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44例,Ⅱ级32例。对照组75例,男42例,女33例。LVEF<35% 50例。年龄24~75岁,平均心衰时间52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39例,Ⅱ级36例。二组在性别、年龄、心功能、病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除外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率失常、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明显液体潴留以及没有控制的高血压和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及ACEI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使用硝酸酯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美托洛尔从12.5mg/d开始,1次6.25mg,2次/d,以后视临床情况每2周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100mg/d或最大耐受量。如出现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心力衰竭恶化等症状,应延迟加量直至不良反应消失。

  1.3  疗效判定  二组在治疗10个月后均以NYHA心功能分级和LVEF值进行疗效评定[1]。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不足1级或心衰加重或死亡者为无效;治疗后LVEF仍≤35%为未改善,LVEF>35%为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二组疗效比较  二组治疗后NYHA评定结果见表1。观察组58例LVEF改善42例(72.4%),未改善16例(27.6%),对照组50例LVEF改善20例(40.0%),未改善30例(60.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二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2.2  不良反应及对病死率的影响  本组中发生1例心动过缓,1例低血压,美托洛尔减量后缓解,有16例一度出现心衰症状加重,经加大利尿剂、延迟加量后许多患者平稳过度。观察期间观察组死亡10例(13.8%),对照组死亡24例(32.6%),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现代观念对心衰的认识已从血液动力学异常为基础的病理生理改变到目前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为基础的病理生理的改变。近1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有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转变。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中的治疗作用已被20多个临床实验,10 000多例患者证实[2]。其治疗机制在于:阻断了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儿茶酚胺浓度降低,从而抑制对心肌坏死的毒性作用;使β-受体数目上调,重建对β-受体激动的作用;与ACEI类有协同作用,间接减少AngⅡ的生成;改善心肌供氧,降低心肌耗氧量,恢复心肌收缩力。本组结果显示,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治疗(≥3个月)则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使LVEF增加。二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良反应少,病死率较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而不同效量的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到底有多大差异,目前直接回答这一问题的临床试验尚少,缺乏有关资料。

  4  参考文献
 
  [1]  朱文铃.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定[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2):125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0-554

  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医院心内科 

作者: 杨婧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