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3卷第3期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成都医学院学报
摘要:【摘要】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将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整合为医学形态学和形态实验学,并建立独立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关键词】实验教学。医学形态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将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整合为医学形态学和形态实验学,并建立独立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医学形态学; 形态实验学; 课程体系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orpholog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HU Xiaosong,ZHANG Xiao,YANG Huijun, LI Aidong*.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2.Experiment Center; 3.Department of Anatomy; 4.Office of Teaching Academic Affairs,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83,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ability to practise and innovate. To solve some main problems of morpholog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present some domestic medical colleges,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The article proposed that the morphology and morphological experiment integrated reasonably and scientifically by pathology,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Moreover, the paper recommended som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reform thoughts to establish the selfsustaining morpholog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morphology;morphological experiment;curriculum system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为实验教学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关键。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承担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都是作为学科教育的附属部分存在,课堂教学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实验课以单纯验证一些学科基本理论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医学教育滞后于社会需求和临床实际需要的现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独立的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一直依附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这两门课程,从未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因此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更无独立的教材和实验教学人员,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功能的发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相对于基础课的理论课教学,实验课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临床本科专业为例,多数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实验占各学科总学时的1/3~2/5左右,实验学时数明显偏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空间。此外,旧的传统观念过于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验教学成了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手段,甚至狭隘地把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某些理论等。这种旧的传统观念反映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使实验教学和实验人员始终处于陪衬辅助的地位,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再者,目前开设的实验内容以传统的形态学实验为主。主要是示教和验证性实验,其作用只是证实某一观点或再现某一现象;综合性实验少,创新性实验几乎没有,医学前沿技术得不到及时补充和应用,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如组织胚胎学实验观察正常组织的结构,而病理学实验观察组织病理结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课程的开设常间隔2~3个学期,正常与异常形态学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被割裂;在时间上也被分割,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学习热情

    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方法,即“实验指导书”加“老师讲解”加“学生看标本、切片”。这种在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时间,让学生机械地学习毫无创新性可言的实验内容,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由于目前的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理论的,对于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等内容较少[1],学生自然缺乏学习热情,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验中去。

    1.3  现行实验室的教学运行模式,缺乏有效的统筹和系统化管理

    目前,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仍依附于原来的教研室,形态学相关实验室也各自分散、封闭,客观上限制了其服务教学的职能,同时也造成实验设备、场所、实验人员的资源浪费。虽然有些医学院校将形态学各实验室整合为一个大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但由于实验教学人员仍属各自教研室编制,因此,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交叉管理,学科间协调性差等弊病。

    1.4  实验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和自我发展能力

    随着对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的提高以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实验目的、实验形式和实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实验教学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认真探索加以改革,从而逐步使形态实验教学向着"综合实验”教学、研究性实验教学、网络化教学的方向发展[2]。然而,由于国内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验思想的影响,实验室教学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职称较低,队伍年轻,专业局限性较大等现象,很难开展跨专业、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此外,实验教学系列多年来存在的岗位职称晋升困难的现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人员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实验室师资队伍历年来一直是限制实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1.5  国内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现状

    广义的医学形态学由于涵盖内容较为广泛,除包括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外,还包括人体解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因此,有关医学形态学的改革,国内各个学校涉及的范围都不相同,有些院校注重“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主线,另外一部分院校则更偏重“正常致病因子异常”的教学改革思路。但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各大院校有关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进展甚微,主要存在教学内容涉及面太广、太过分散,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其次是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实验教学队伍配置及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无法满足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向系统性、整体性、阶梯性发展的要求。

    2  构建学科融合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1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21世纪对医学本科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作者认为确定整合后的形态实验学应达到如下目标:①系统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知识;②掌握形态实验学的基本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制备组织切片、常规染色方法等;③了解形态学实验技术的前沿知识,如细胞和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④ 镜下鉴别正常和异常的细胞与组织的能力;⑤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⑥初步具备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及实验论文撰写的技能。

    2.2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作者认为须重新诠释现代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打破传统意义上实验教学只隶属于某一学科理论的观念。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主要对象,设计了形成 “分离整合、协调一致”的改革思路。“分离整合”是将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理论及实验内容按“系统为框架,器官为中心”进行有机整合,形成 “医学形态学”和“医学形态实验学”两门课程。整合原则遵循医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符合系统性、连贯性与科学性、可操作性等要求。“协调一致”是指保持“医学形态学”和“医学形态实验学”各自的整体性、系统性,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特点。“医学形态学”主要内容应包括四大基本组织、病理学总论及整合后的各系统正常与异常形态学等理论知识。而“医学形态实验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形态学基本理论框架、部分重要器官的正常结构、各系统各重要脏器的肉眼及镜下的正常、异常(病理)形态学特点以及常规病理学技术、整合的综合性实验及部分创新性实验等内容。“医学形态学”和“医学形态实验学” 既各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新开设的“医学形态实验学”要在训练目标上与国家21 世纪素质教育目标要保持一致,要与学校实验教学改革整体工作保持一致,并与“医学形态学”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2.3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及措施

    2.3.1  确定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作者将临床医学专业形态学实验教学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科技创新实验。基础实验以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为主体,涉及部分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重要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使用、HE染色方法、组织化学技术、四大基本组织、重要器官、组织,病理学总论各章等,主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基础层次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尽量覆盖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突出观察能力和形态学常用实验方法的训练[3]。综合实验按照“正常异常”并附带部分相关“致病因素”内容的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各系统正常形态结构和常见病理改变,一些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形态学观察等。

    科技创新实验为有创新意义的科研小课题。科技创新实验阶段,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实验设备和场地,要求学生自己选题、论证方案、设计实验、选择所需实验材料,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创新性实验在完成实验的设计及论证后分组实施。

    通过构建这样一个有宽度(实验内容涵盖面广)、有厚度(注重基本理论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训) 、有高度(倡导创新能力的培养) 的金字塔结构的新的形态学教学体系,使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后,具有初步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少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基础。“医学形态实验学”总课时为80~100学时,其中基础实验占45%,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各占37.5%、17.5%.

    2.3.2  相应教学机构的调整  “医学形态学”和“医学形态实验学”两门课程建立后,首先应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人员的彻底分离,“医学形态学”的教学由组胚教研室和病理教研室共同承担,“医学形态实验学”的教学则由形态实验室完成。两个职能单位均归基础医学院与其下属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互不隶属。

    2.3.3  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组织措施  “医学形态实验学”和“医学形态学”的教学在同一学期或学年进行,教学内容衔接所致的排课问题由教务处协调处理。部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形态实验室结合我校机能实验室,以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形式共同实施。

    2.3.4  编写形态实验学教学大纲、考核大纲  通过认真分析比较本校及兄弟院校多年来病理学、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效果,研究形态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重新确定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着重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

    2.3.5  编写医学形态实验学教材  编写符合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的教材是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人体形态实验学为相互独立的组织学、病理学2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而成,原各课程实验教材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实验教材缺乏系统安排,有的内容相互重叠,无统一的实验教材;实验教学缺乏衔接及协调配合,验证性实验多,开发性、综合性实验少。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开发,提高学生全面地、动态地、连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独立的教材《医学形态实验学》。

    2.4  建立新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是评测实验效果的重要举措。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是否合理客观,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4]。此外,由于考核可以约束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对学生学习付出劳动的一种回报,但现行的考核方法主要通过标本、切片考试和实验报告测评,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高,加之现在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极易造成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如实验前准备不足或者根本不准备、实验过程不认真)和互相抄袭实验报告等问题[5]。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之后,形态实验学将独立行课,规范的考核制度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根据新的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考核大纲,着重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实践能力。新的实验考核制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核基本实验理论、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形态结构描述能力和综合病例分析能力等,另外,参加创新实验项目学生的可获实验成绩加分或相应学分,从而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形态实验室组织的开放实验教学,提高自身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5  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构建新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实行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学分制,并逐渐引入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实验教学中“以生为本”角色转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综合运用现行的数码互动系统和网上虚拟实验室(可实现无显微镜阅片)、形态实验学图库、视频资源,实现临床常见疾病的病例讨论会现场模拟,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此外,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科技创新实验,使学生了解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具体技术、跟踪技术前沿,以利于对所学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综合应用。

    2.6  建立新的实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通过构建新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将形成独立的教学实体,实现形态学实验教学人员与原教研室的脱离,可集中整合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提高人、财、物、场地利用率,发挥学科群体优势,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形成实验教学和实验资源管理的良性循环,从而解决学时紧而实践效率低的矛盾。引入开放实验教学项目后,将对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档案和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利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对开放实验项目和仪器设备、试剂等进行系统、规范化管理,是实验教学改革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6]。

    2.7  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形态实验室师资队伍是医学形态学实验体系改革顺利施行的关键。课程整合后的《医学形态实验学》由于任课教师需要掌握2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这无疑对实验室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供培训或外出进修学习、逐渐实现实验技术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的合理化等措施后,相信问题必将得以解决。此外,由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重新明确实验室实验技术、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能,定编定岗,从而实现实验室教学队伍的科学、协调发展。

    2.8  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实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实验教学改革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结合我院近年来在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标准下总结的办学经验,逐步完善和形成对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实验教学的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以及实验教学督导制度等。组织教学督导小组,旁听教师授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由院系、教师、学生形成的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3  结束语

    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改革的成功与否, 对于整个医学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由于牵涉面较广,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其中学校领导重视是前提,科学、规范的实验监控体系和管理制度是保障。相信通过不断摸索、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必将得到解决和克服。

【参考文献】
  [1]刘树伟,姜启海,丛滋敏,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417.

[2]胡志安.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 (专辑) :121122.

[3]史梦远. 改革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52153.

[4]曹红.关于实施开放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6:194195.

[5]杨明波,赵玮霖,陈 健,等. 高校开放实验教学改革浅谈[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100105.

[6]韩小平.高校开放实验教学之我见[J].太原大学学报,2006,7(2):7677.

作者: 胡晓松, 张 晓, 羊惠君, 李爱冬作者单位:成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